成语拼音:qīng jìng wú wéi
成语解释:道家语。春秋时期道家的一种哲学思想和治术。指一切听其自然,人力不必强为。
成语出处:唐 贾至《虙子贱碑颂》:“鸣琴汤汤,虙子之堂,清静无为,邑人以康。”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一切事情听其自然
繁体字形:清静無為
英文翻译:quietism
清:1.洁净;清澄。与“浊”相对:清波。2.清楚;明白:分清敌我。说清道理。3.查点:清仓。4.寂静:清幽。5.尽;完;一点不留:清除。6.不贪污:清廉。7.朝代名(1644—1911)。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女真族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明亡,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入关,定都北京,逐步统一全国。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年来的君主制度。
静:1.安定不动(跟“动”相对):静止。安静。风平浪静。静静的湖水。2.没有声响:寂静。清静。傍晚,公园里很静。3.使平静或安静:静下心来。请大家静一静。4.姓。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毋”。5.姓。[mó]见【南无】。
为:[wéi]1.做:有为。事在人为。敢作敢为。大有可为。2.充当:选他为代表。3.变成;成:一分为二。化为乌有。变沙漠为良田。4.是:十寸为一尺。5.姓。6.被(跟“所”字合用):这种艺术形式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7.常跟“何”相应,表示疑问或感叹:何以家为(要家干什么)?8.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构成表示程度、范围的副词:大为高兴。广为传播。深为感动。9.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气:极为重要。甚为便利。颇为可观。尤为出色。[wèi]1.帮助;卫护: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2.表示行为的对象;替:为你庆幸。为人民服务。为这本书写一篇序。3.表示原因、目的:大家都为这件事高兴。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清静无为”这个词听起来有点玄乎,但它其实离生活很近。比如有人问:“遇到同事抢功劳怎么办?”你可能听过这样的回答:“学学清静无为吧,做好自己的事,是非自有公论。”这可不是让人躺平摆烂,而是说少些不必要的较劲,专注在真正重要的事上。
为什么古人会推崇这种态度?举个例子,就像种庄稼。农夫不会每天把种子挖出来看有没有发芽,而是按时浇水施肥,剩下的交给时间。工作中也是如此——有人熬夜改十遍方案,结果甲方选了初稿;有人拼命催促团队,反而引发抵触情绪。这时候“清静无为”就像个提醒:用力过猛可能适得其反。
有个朋友曾分享过育儿经历:“以前总盯着孩子练琴,家里天天鸡飞狗跳。后来试着放手,只在旁边安静地看书,孩子自己倒开始主动练习了。”这恰好印证了《道德经》说的“无为而无不为”,有时候不刻意控制,反而创造了更好的成长空间。
现代人真能做到清静无为吗?我的观察是,关键在于区分“不作为”和“不妄为”。比如健身时,与其焦虑体脂率小数点后的变化,不如规律锻炼、均衡饮食;处理人际关系时,少些揣测他人心思的纠结,多些真诚沟通的坦然。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智慧,反而能让人活得更加轻盈。
有趣的是,当代管理学也在借鉴这种思想。硅谷有家公司推行“无会议星期三”,取消所有非必要沟通,结果员工产出效率提升30%。就像中国水墨画的留白,看似空无一物,实则让整幅作品更有呼吸感。或许这就是清静无为的现代诠释:在喧嚣中开辟一片宁静,让真正的创造力自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