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īng chá dàn huà
成语解释:清:清淡。喝着清茶随意闲聊。形容待客亲切随和
成语出处:金·侯善渊《西江月》词:“朝阳轩外一支斜,待客清茶淡话。”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为人
繁体字形:清茶淡話
英文翻译:Light talk of tea
清:1.洁净;清澄。与“浊”相对:清波。2.清楚;明白:分清敌我。说清道理。3.查点:清仓。4.寂静:清幽。5.尽;完;一点不留:清除。6.不贪污:清廉。7.朝代名(1644—1911)。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女真族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明亡,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入关,定都北京,逐步统一全国。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年来的君主制度。
茶:1.常绿木本植物,叶子长椭圆形,花一般为白色,种子有硬壳。嫩叶加工后就是茶叶。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2.用茶叶做成的饮料:喝茶。品茶。3.旧时指聘礼(古时聘礼多用茶):下茶(下聘礼)。4.茶色:茶镜。茶晶。5.某些饮料的名称:奶茶。果茶。6.指油茶树:茶油。7.指山茶:茶花。8.姓。
淡:1.液体或气体中所含的某种成分少;稀薄(跟“浓”相对):淡墨。天高云淡。2.(味道)不浓;不咸:一杯淡酒。淡而无味。菜太淡,再放点盐。3.(颜色)浅:淡青。淡绿。颜色很淡。轻描淡写。4.冷淡;不热心:淡然处之。淡淡地答应了一声。5.营业不旺盛:淡季。淡月。近来生意很淡。6.没有意味的;无关紧要的:淡话。淡事。扯淡。7.姓。
话:1.说出来的能够表达思想的声音,或者把这种声音记录下来的文字:讲话。会话。土话。这两句话说得不妥当。2.说;谈:话别。话家常。茶话会。
“清茶淡话”这个词,乍一听像是一杯没滋没味的白开水,但仔细品品,反而藏着一种难得的自在。比如,周末和老友坐在阳台上,手里捧着一杯绿茶,聊的不是股票涨跌,也不是家长里短,而是突然冒出一句“你看那片云像不像棉花糖?”这种看似随意的对话,反而让心里松快不少。这时候你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清淡”不可?太热闹的聊天难道不好吗?
其实,热闹有热闹的妙处,但“清茶淡话”的价值在于它能让人卸下防备。就像工作中遇到难题,同事要是上来就摆出十页PPT分析利弊,你可能头更疼了;但对方若说“先喝口茶,咱们从头捋捋”,反而更容易打开思路。这里的关键不是话题的深浅,而是交流时那种不紧不慢的节奏感。
有人可能会疑惑:现代社会讲究效率,慢吞吞的聊天方式会不会落伍?我倒觉得,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越需要“清茶淡话”来对冲。好比手机满格电时谁都不慌,但快没电时找个插座才最迫切。上周陪父母吃饭,他们没追问我的KPI,反而聊起小时候带我放风筝的糗事——这种“没营养”的对话,反倒成了那周最治愈的时刻。
说到实际应用,有个观察挺有意思:职场上真正高效的会议,往往从五分钟的“闲篇儿”开始。比如项目经理先说“今早地铁里看见有人带宠物龟上班”,大家哈哈一笑,紧绷的神经就松下来了。这种有意识的氛围营造,其实就是“清茶淡话”的变体——用轻松做引子,引出更深层的连接。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妙的是它暗示了某种选择:我们不必把每场对话都变成精心策划的演出。就像喝茶时不会刻意计算茶叶克数,自然的交谈也该保留即兴发挥的空间。下次遇到尬聊场合,不妨试试把预设的“台词本”丢开——说不定对方那句没头没尾的“今天月亮真圆”,恰恰能打开意想不到的话匣子。
说到底,“清茶淡话”不是教人敷衍了事,而是提醒我们:最有温度的交流,往往发生在最不刻意的时刻。就像好茶的回甘不在第一口,真挚的情谊也不需要华丽的包装。在这个追求“爆点”的时代,或许我们更需要练习的,恰恰是这种“留白”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