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iǎo wú yīn xùn
成语解释:指毫无消息
成语出处: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 新任务》:“太阳下了山,同志们打起灯笼火把,披开一丛丛的荒草搜寻,炮弹还是渺无音讯。”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宾语;指毫无消息
繁体字形:渺無音訊
英文翻译:have no news of
渺:1.形容水大:浩渺。2.渺茫:渺若烟云。渺无人迹。渺无声息。3.渺小:渺不足道。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毋”。5.姓。[mó]见【南无】。
音:1.声音;读音:音律。音乐。口音。乐音。杂音。把这个字的音读准。2.消息:佳音。音信。3.指音节:单音词。复音词。4.读(某音):“区”字作姓时音欧。5.姓。
讯:1.询问:问讯。2.审问:审讯。3.消息;信息:通讯。音讯。新华社讯。
提到“渺无音讯”这个成语,很多人会联想到失去联系的场景。比如:“他离开家乡多年,至今仍渺无音讯,家人只能望着远方默默祈祷。”这里的“渺无音讯”生动刻画了毫无消息的状态,仿佛对方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为什么这个成语能引发共鸣?或许因为它反映了人类对“不确定性”的本能焦虑。试想,当一个人突然失去联系,无论是朋友远行未归,还是亲人外出后下落不明,“渺无音讯”带来的不仅是信息的缺失,更是情感上的悬而未决。
再看一个生活化的例子:“毕业后她换了三次手机号,如今彻底渺无音讯,连同学会都成了大家猜测她近况的场合。”这种场景中,成语的运用既点出了失联事实,又暗含了时间积累带来的淡淡遗憾。
现代社会通讯发达,这种情况还存在吗?有趣的是,即时通讯时代反而催生了新的“失联模式”。比如有人突然清空社交账号、关闭朋友圈,这种主动选择的“渺无音讯”,往往比物理失联更令人费解。我曾目睹朋友因工作压力“网络消失”三个月,回归后才坦言需要精神放空,这让我意识到:信息可及性≠情感可触及。
从文学角度看,“渺无音讯”常被用来营造悬念或铺垫转折。金庸在《神雕侠侣》中写小龙女跳崖后十六年“渺无音讯”,正是利用这种信息真空期酝酿杨过的痴情等待。这种留白手法,反而比直接描写更能牵动读者心绪。
最后想说的是,与其说“渺无音讯”在描述客观事实,不如说它揭示了人类对连接的永恒渴望。当科技让信息传递变得轻而易举时,我们或许更应珍惜那些愿意主动报平安的瞬间——毕竟,再快捷的通讯工具,也替代不了真心相系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