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iǎo rán yī shēn
成语解释:渺然:微小的样子。孤孤单单一个人。形容力量微小
成语出处:宋·陈亮《与石应之》:“古之君子以渺然一身而能与天地并立者,岂周旋上下委曲弥缝之所能办哉!”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单个力量
繁体字形:渺然一身
英文翻译:All in one
渺:1.形容水大:浩渺。2.渺茫:渺若烟云。渺无人迹。渺无声息。3.渺小:渺不足道。
然:1.对;不错:不以为然。2.指示代词。如此;这样;那样:不尽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3.然而:此事虽小,然亦不可忽视。4.副词或形容词后缀:忽然。突然。显然。欣然。飘飘然。5.又同“燃”。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身:1.身体:身上。转过身去。身高五尺。翻了一个身。2.指生命:奋不顾身。3.自己;本身: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身临其境。身为领导,当然应该走在群众的前面。4.人的品格和修养:修身。立身处世。5.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车身。河身。船身。机身。6.用于衣服:换了身衣裳。做两身儿制服。
“渺然一身”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它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孤单无依的状态,像是茫茫人海中找不到归属感。比如:“毕业后独自北漂,站在陌生的地铁站台时,我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渺然一身。”这里的“渺”字既点出了空间上的广阔,又暗含了心理上的疏离感。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和“孤身一人”有什么区别?其实,“渺然一身”更强调环境对个体的压迫感。例如在小说中写:“他站在沙漠中央,四周黄沙连天,渺然一身的恐惧突然涌上心头。”这种用法不仅描述孤单,更带出人在宏大世界中的无力感。
当代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个成语?想象一个创业者凌晨三点独自调试程序的情景:“屏幕蓝光映着黑眼圈,窗外城市沉睡,他突然觉得自己渺然一身却肩负千钧。”这种反差既点出孤独,又暗含奋斗者的坚韧——这也是我特别欣赏的用法,因为孤独往往与成长相伴而生。
值得思考的是:现代社会通讯发达,为什么人们仍会感到渺然一身?或许因为真正的连接不在于联系方式的数量,而在于心灵共鸣的质量。就像在拥挤的社交场合,我们依然可能产生“身处人群却渺然一身”的疏离感,这时候不妨主动寻找志同道合者,把孤独转化为自我沉淀的契机。
最后分享一个有趣的观察:古人用“渺然”形容江湖浩渺,今人用这个词表达都市孤独。这种语义演变恰恰说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类对归属感的渴求始终如一。下次当你感到渺然一身时,不妨试试给自己泡杯热茶,打开一本好书——孤独有时能成为最好的成长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