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ī jiǔ bù zhān
成语解释:一点酒也不喝
成语出处:李云德《沸腾的群山》:“苏福顺平常是滴酒不沾。”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不喝酒
繁体字形:滴酒不沾
英文翻译:Never drink
滴:1.液体一点一点地向下落:滴水穿石。汗往下直滴。2.使液体一点一点地向下落:滴眼药。滴上几滴油。3.一点一点地向下落的液体:汗滴。水滴。4.用于滴下的液体的数量:一滴汗。两滴墨水。
酒:1.用粮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经过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如葡萄酒、白酒等。2.(Jiǔ)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沾:1.浸湿:泪流沾襟。2.因为接触而被东西附着上:沾水。3.稍微碰上或挨上:沾边儿。脚不沾地。4.因发生关系而得到(好处):沾光。利益均沾。5.行;好;可以:不沾(不行,不成)。
哎哟喂,说到“滴酒不沾”这个成语,您可别以为它只能用来形容那些不喝酒的老实人!您瞅瞅,比如公司年会聚餐,小李摆摆手说:“我呀,滴酒不沾十几年了,喝茶就行!”您看,这既能表达立场,又不会让人觉得死板,对吧?
这时候有人可能要问了:“那这个成语只能用在拒绝喝酒的场合吗?”嘿,还真不是!比如小说里写个角色,可以说:“王师傅虽然开着酒馆,自己却是滴酒不沾,闻着酒香就能醉三天。”您品品,这反差感是不是立刻让人物鲜活起来了?
不过话说回来,为啥现在用“滴酒不沾”的人越来越多了呢?依我看啊,这跟现代人的健康意识分不开。就像健身房教练老张说的:“我劝你们也学学我,滴酒不沾加规律锻炼,体检报告能比同龄人年轻五岁!”您别说,这可比干巴巴说教管用多了。
再举个有意思的例子。朋友聚会时,小王突然蹦出一句:“我对游戏那是滴酒不沾型的,你们玩吧我看会儿书。”您瞧,这用法是不是挺妙?把原本形容戒酒的成语套在兴趣爱好上,既幽默又精准,还透着股文绉绉的机灵劲儿。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来个新鲜事。前些天在咖啡馆听见俩姑娘聊天,穿红裙子的那个说:“现在约会讲究个滴酒不沾式浪漫,喝咖啡聊人生不比喝酒香吗?”要我说啊,这既反映了年轻人的生活态度,又给老成语注入了新活力,真是一举两得!
最后咱得说句实在话,用成语就像炒菜放盐,关键得看火候。您要是能把“滴酒不沾”用得既贴切又有新意,保管让人听着眼前一亮。就像我家楼下王大爷说的:“成语这玩意儿啊,用对了是文化,用岔了可就成了笑话!”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