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ìng jiǔ bù chī chī fá jiǔ
成语解释:比喻对某些必须做的事不肯主动去做,结果却被迫去做
成语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黄抚台这个人,向来敬酒不吃吃罚酒,说不定这一来反倒对老裘另眼相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分句;指人的处世
繁体字形:敬酒不喫喫罰酒
英文翻译:Toast without penalty
敬:1.尊敬:敬重。敬爱。敬仰。致敬。肃然起敬。2.恭敬:敬请指教。敬谢不敏。3.有礼貌地送上(饮食或物品):敬烟。敬酒。敬茶。敬你一杯。4.姓。
酒:1.用粮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经过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如葡萄酒、白酒等。2.(Jiǔ)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吃:1.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包括吸、喝):吃饭。吃奶。吃药。2.依靠某种事物来生活:吃老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3.吸收(液体):道林纸不吃墨。4.消灭(多用于军事、棋戏):吃掉敌人一个团。拿车吃他的炮。5.承受;禁受:吃得消。吃不住。6.受;挨:吃亏。吃惊。吃批评。7.耗费:吃力。吃劲。8.被(多见于早期白话):吃他耻笑。9.见〖口吃〗。
吃:1.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包括吸、喝):吃饭。吃奶。吃药。2.依靠某种事物来生活:吃老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3.吸收(液体):道林纸不吃墨。4.消灭(多用于军事、棋戏):吃掉敌人一个团。拿车吃他的炮。5.承受;禁受:吃得消。吃不住。6.受;挨:吃亏。吃惊。吃批评。7.耗费:吃力。吃劲。8.被(多见于早期白话):吃他耻笑。9.见〖口吃〗。
罚:处罚:惩罚。责罚。赏罚分明。罚他喝酒。
酒:1.用粮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经过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如葡萄酒、白酒等。2.(Jiǔ)姓。
“敬酒不吃吃罚酒”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公司年会上,老板主动提出给小王升职加薪,他却当众抱怨条件不够好,结果老板脸色一沉,直接取消了晋升名额。同事们都摇头说:“这就是典型的敬酒不吃吃罚酒啊!”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这个成语?其实它特别适合形容那些明明有机会接受善意,却硬要“抬杠”导致局面恶化的情况。比如历史上项羽设下鸿门宴,刘邦若当场翻脸,可能就成了“敬酒不吃吃罚酒”的活教材——不过人家刘邦可是聪明地装怂喝了那杯酒。
这个成语背后藏着什么智慧?我认为它提醒我们:当别人递台阶时,别总想着展示个性。就像朋友劝你雨天带伞,非要赌气淋雨结果感冒,这时候用这句话调侃,可比说“早告诉过你”有趣多了。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社区物业主动减免滞纳金,张阿姨却坚持要投诉到市长热线,最后反而被催缴全额费用。邻居李叔点评:“给脸不要脸,非得吃罚单才舒服。”你看,连老百姓聊天都在活用这个道理。
需要注意的是,现代社会讲究平等沟通,不能滥用这个成语来道德绑架。比如父母逼婚时说孩子“敬酒不吃吃罚酒”就不合适——感情选择本就不该是敬酒与罚酒的选择题。
如何在生活中避免成为“吃罚酒”的人?关键要分清面子与里子。就像网购遇到问题,商家提出补偿方案时,与其赌气给差评,不如先接下这份“敬酒”,后续还能争取更多协商空间。毕竟,智慧的选择往往藏在柔性的应对里。
下次遇到类似场景,不妨先深呼吸三秒。想想这个流传千年的成语,其实在告诉我们:顺势而为的智慧,有时候比逞强更有力量。就像江河懂得绕开岩石才能奔向大海,人在面对机遇时也需要这样的生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