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án
  • duó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ián yí mò duó

成语解释:谓不露形迹地改变或取得。

成语出处:明·归有光《〈洪范〉传》:“然有养之、厚之、节之、教之、不伤之,所不能及者,故必有潜移默夺于冥冥之中。”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潛移嘿奪

英文翻译:Stealthily seizing

潜移默夺的意思

潜:1.隐在水下:潜泳。潜到海底。2.隐藏;不露在表面:潜伏。潜流。潜移默化。3.秘密地:潜逃。4.指潜力:革新挖潜。5.姓。

移:1.移动:转移。迁移。把菊花移到花盆里去。2.改变;变动:移风易俗。贫贱不能移。3.姓。

默:1.不说话;不出声:沉默。默哀。2.离开书本凭记忆写出来:默书。默生字。

夺:1.强取;抢:掠夺。巧取豪夺。从歹徒手里夺过凶器。强词夺理。2.争先取到:夺冠。夺红旗。3.胜过;压倒:巧夺天工。先声夺人。4.使失去:剥夺。褫夺。5.失去:勿夺农时。6.作决定:定夺。裁夺。7.(文字)脱漏:讹夺。

成语评论

你听说过"潜移默夺"这个成语吗?它常被用来形容事物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改变的状态。比如我们常说:"短视频平台的内容正在潜移默夺地改变年轻人的阅读习惯。"这时候你可能要问:这种改变为何总是"无声无息"?

举个生活化的例子:小明原本习惯每天读纸质书,自从开始刷短视频后,虽然自己没察觉,但明显对长文章的耐心降低了。这就是典型的潜移默夺——变化像春雨渗透土地般悄然发生,等意识到时,习惯早已重塑。

有人会困惑:这和"耳濡目染"有什么不同?关键在于主动性。耳濡目染强调主观接受环境影响,比如在书香世家成长的孩子爱读书;而潜移默夺更突出被动的、难以察觉的改变,就像手机推送算法悄悄改变我们的信息接收方式。

我认为现代社会尤其需要注意这种无形的改变力量。最近有研究显示,人们平均每天要接收相当于174份报纸的信息量,其中90%都是被动接收的。这种信息洪流带来的潜移默夺效应,正在重新定义人类的注意力模式。

不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说某个事物具有潜移默夺的影响力时,是否等同于说它具备操控性?其实不然。就像阳光雨露滋养植物生长,这种影响力本身是中性的,关键在于使用者如何把握。教育工作者利用这种原理设计课程,能让知识吸收更自然;商业平台滥用则可能导致用户沉迷。

观察身边会发现,好的习惯养成往往都经历潜移默夺的过程。健身教练常建议"从每天5分钟开始",正是运用了这种渐进改变原理。下次当你发现某个习惯正在悄然形成时,或许可以停下来想想:这是自主选择的结果,还是环境在发挥塑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