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áng tóu cǎo
成语解释:比喻无主见的人、顺风倒的人
成语出处:冯志《敌后武工队》第23章:“一个人为国家要宁折不弯,别做墙头草。”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墙頭艸
英文翻译:Wallflower
墙:用砖、石或土等筑成的屏障或外围:砖墙。城墙。
头:[tóu]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头。梳头。平头。分头。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头。笔头儿。中间粗,两头儿细。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头儿。提个头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头儿。蜡头儿。铅笔头儿。6.头目:李头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7.方面:他们是一头儿的。心挂两头。8.第一:头等。头号。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头车。头马。头羊。10.姓。[tou]1.(头儿)名词后缀。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头。石头。骨头。舌头。罐头。苗头。b)接于动词词根:念头。扣头。饶头。嚼头儿。看头儿。听头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头。甜头儿。2.方位词后缀:上头。下头。前头。后头。里头。外头。
草:1.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统称:野草。青草。割草。2.指用作燃料、饲料等的稻、麦之类的茎和叶:稻草。草绳。草鞋。3.旧指山野、民间:草贼。草野。4.雌性的(多指家畜或家禽):草驴。草鸡。5.草率;不细致:潦草。字写得很草。6.文字书写形式的名称。a)汉字形体的一种:草书。草写。真草隶篆。b)拼音字母的手写体:大草。小草。7.初步的;非正式的(文稿):草案。草稿。8.起草:草拟。
“墙头草”这个成语,大家可能都听过,但具体该怎么用呢?比如有人问:“小王开会时总是一会儿支持A方案,一会儿又夸B方案好,他到底有没有自己的观点?”这时候就可以说:“小王真是个墙头草,风往哪吹他往哪倒!”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用‘墙头草’形容这类人?”其实这个比喻特别形象——墙头的草根基浅,风一吹就左右摇摆,就像那些遇事就变立场的人。比如朋友聚餐选餐厅,老张前一秒说吃火锅,后一秒听说小李想烤肉,立刻改口:“烤肉也挺好!”这时候就能调侃他:“你这墙头草当得可真专业!”
生活中这种现象常见吗?举个历史典故的例子:战国时期某些小国在强国间反复站队,史书评价他们“如墙头之草,难逃倾覆”。这提醒我们,缺乏原则的摇摆反而容易招致风险。
个人觉得,现代社会信息爆炸,很多人为求安全或利益选择“随大流”,但长期如此容易丧失独立思考能力。与其做墙头草,不如像竹子——风来时弯腰缓冲,风过后依然挺拔如初。
再来看职场场景:部门会议上,领导刚说完“要控制成本”,同事立刻附和;第二天听说要提升员工福利,同一个人又带头鼓掌。这样的行为短期可能讨好他人,长期却会失去信任。毕竟,谁会真心信赖一个随时可能转向的伙伴呢?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也能反向使用。比如有人问:“为什么小明这次坚持反对裁员方案?”答案可能是:“他以前是墙头草,但去年被裁员风波吓到,现在终于明白立场明确的重要性了。”这说明人的行为模式并非一成不变。
面对复杂环境,保持清醒判断比盲目站队更重要。就像农民看天气种地——观察风向变化是智慧,但频繁改种庄稼只会颗粒无收。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或许才是应对“墙头草困境”的最佳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