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è guō shàng mǎ yǐ
成语解释:比喻处境艰困、惶急不安的人。
成语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把个赵氏在屏风后急得像热锅上蚂蚁一般。”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坐立不安的样子
繁体字形:熱鍋上螞蟻
英文翻译:Ants on hot pot
热:1.物体内部分子不规则运动放出的一种能量。物质燃烧都能产生热。2.温度高;感觉温度高(跟“冷”相对):热水。趁热打铁。三伏天很热。3.使热;加热(多指食物):热一热饭。把菜汤热一下。4.生病引起的高体温:发热。退热。5.情意深厚:亲热。热爱。热心肠儿。6.形容非常羡慕或急切想得到:眼热。热衷。7.受很多人欢迎的:热货。热门儿。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很热。8.加在名词、动词或词组后,表示形成的某种热潮:足球热。旅游热。自学热。9.放射性强:热原子。10.姓。
锅:1.烹煮食物或烧水的器具:饭锅。铁锅。砂锅。火锅。锅炉。锅饼。锅巴。锅烟子。2.形状像锅的东西:烟袋锅。
上:[shàng]1.方位词。位置在高处的:上部。上游。往上看。2.等级或品质高的:上等。上级。上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卷。上次。上半年。4.旧时指皇帝:上谕。5.向上面:上缴。上升。上进。6.姓。7.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楼。上车。8.到;去(某个地方):上街。上工厂。他上哪儿去了?9.向上级呈递:上书。10.向前进:老张快上,投篮。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11.出场: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左边的旁门上。这一场球,你们五个先上。12.把饭菜等端上桌子:上饭。上菜。上茶。13.添补;增加:上水。上货。14.把一件东西安装在另一件东西上;把一件东西的两部分安装在一起:上刺刀。上螺丝。15.涂;搽:上颜色。上药。16.达到;够(一定数量或程度):上百人。上年纪。⒁(又shǎng)上声:平上去入。17.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1”。见〖工尺〗。18.表示由低处向高处:爬上山顶。19.表示有了结果或达到目的:锁上门。考上了大学。那时他家穷得连饭都吃不上。20.表示开始并继续:爱上了农村。[shǎng]指上声,“上2”shàng⒁的又音。[shang]1.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脸上。墙上。桌子上。2.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会上。书上。课堂上。报纸上。3.表示某一方面:组织上。事实上。思想上。
蚂:[mǎ]1.〔蚂蟥〕环节动物,身体长形,稍扁,黑绿色,尾端有吸盘。生活在池沼或水田中,吸食人畜的血液。亦称“马鳖”、“水蛭”。2.〔蚂蚁〕同“蚁”。[mà]1.〔蚂蚱〕“蝗虫”的俗称。2.(螞)[mā]1.〔蚂螂〕“蜻蜓”的俗称。2.(螞)
蚁:1.昆虫,种类很多,一般体小,呈黑、褐、红等色,触角丝状或棒状,腹部球状,腰部细。营群居生活,分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雌蚁和雄蚁都有单眼,有翅。工蚁和兵蚁都没有翅,生殖器官不发达。工蚁担任筑巢、采集食物、抚养幼虫等工作。兵蚁负责守卫。2.(Yǐ)姓。
“热锅上的蚂蚁”到底在形容什么场景?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人在极度焦虑或困境中坐立不安的状态。比如:“项目截止前三天,同事突然请假,小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连夜整理资料发给客户。”这里通过具象的比喻,生动展现了人在突发危机中的焦灼感。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和普通焦虑有何不同?关键在于“热锅”带来的双重压力——既有无处可逃的物理环境限制,又有持续升温的紧迫感。就像这个例子:“家长会上班主任宣布下周突击考试,平时爱玩手机的小张瞬间变成热锅上的蚂蚁,课间都在翻课本。”这里不仅表现了焦虑,更暗示了事出有因的被动处境。
实际生活中,这种状态往往伴随选择困境。比如处理家庭矛盾时:“看着争吵的父母和哇哇大哭的妹妹,初中生李芳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客厅转圈,最终鼓起勇气拨通了班主任的电话求助。”这个例子说明,成语不仅能描述情绪,还能带出人物在压力下的行为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当代社会给这个成语增添了新内涵。在信息过载的时代,我们可能同时面对多个“热锅”。比如职场新人常遇到的场景:“刚接手客户投诉,又接到部门会议通知,电脑突然蓝屏的瞬间,小陈真切体会到了什么叫热锅上的蚂蚁。”这种多重压力叠加的状态,恰是现代人焦虑的典型写照。
如何在“热锅”状态中保持清醒?个人经验是学会分解压力源。就像烹饪时处理滚烫锅具,戴上防烫手套就能从容应对。工作中遇到突发状况时,先把待办事项按轻重缓急排序,往往比盲目慌乱更有效。毕竟蚂蚁在热锅上团团转的时候,最需要的不是更快的速度,而是找到降温的方法。
观察发现,这个成语的适用场景正在扩大。从传统的突发事件焦虑,到现代人的慢性压力,比如:“看着体检报告上的异常指标,每天加班到深夜的王磊突然觉得自己像只长期待在热锅上的蚂蚁。”这种延伸用法提醒我们:及时觉察持续性的压力状态,可能比应对突发危机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