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én zhōu pò fǔ
成语解释:釜:古代用的锅。烧掉船只打破锅。比喻坚决不能动摇的决心。
成语出处:南朝·颜竣《为世祖檄京邑》:“支军别统,或焚舟破釜,步自姑熟,或迅楫芜湖,入据云阳。”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同“破釜沉舟”
繁体字形:焚舟破釜
英文翻译:Burning the boat and breaking the cauldron
焚:烧:焚香。玩火自焚。忧心如焚。
舟:1.船:轻舟。小舟。扁(piān)舟。2.姓。
破:1.完整的东西受到损伤变得不完整:手破了。纸戳破了。袜子破了一个洞。2.使损坏;使分裂;劈开:破釜沉舟。势如破竹。破开西瓜。3.整的换成零的:一元的票子破成两张五角的。4.突破;破除(规定、习惯、思想等):破格。破例。破记录。5.打败(敌人);打下(据点):攻破城池。大破敌军。6.花费:破钞。破费。破工夫。7.使真相露出;揭穿:说破。一语道破。案子已经破了。8.受过损伤的;破烂的:破衣服。房子很破了。9.讥讽东西或人不好(含厌恶意):谁看那破戏!
釜:古代的炊事用具,相当于现在的锅:破釜沉舟。釜底抽薪。
“焚舟破釜”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狠,到底该怎么用?举个例子:小李在创业初期资金紧张,干脆退掉租的房子搬到办公室住,朋友说他这是“焚舟破釜”——断了后路反而逼自己全力以赴。这种场景下,成语不再是历史课本里的故事,而是普通人面对挑战时的真实选择。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用这么极端的方式?其实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就像备考时主动卸载游戏App,或是减肥时把零食全送人,本质是通过物理隔绝诱惑,把“不得不做”的压力转化为执行力。心理学上称之为“预先承诺策略”,和古人烧船砸锅的思路异曲同工。
不过现实中需要这么绝对吗?我曾在项目冲刺阶段模仿过这种做法,把手机交给同事保管,结果效率确实翻倍。但后来发现,真正的“焚舟破釜”未必是形式上的决绝,而是心理上建立背水一战的信念。就像马拉松选手最后五公里,重要的不是有没有退路,而是相信自己能跑完。
这个成语在现代职场有个有趣演变。某科技公司推行“无会议室日”,表面看是砍掉沟通渠道,实则迫使团队提升异步协作能力。这种主动制造限制的行为,某种程度上也是新时代的“破釜沉舟”——不是毁掉工具,而是重构工作模式。
值得思考的是,这种策略的适用边界。就像烧掉船只能让项羽的军队爆发战斗力,但若是普通旅行,谁会主动毁掉返程机票?关键要区分“必要时刻”和日常挑战。当某个目标对你确实具有改变命运的意义时,切断退路才会成为助力而非鲁莽。
最后分享个观察:那些真正践行“焚舟破釜”的人,往往都提前准备了“隐形的救生衣”。就像创业者虽然押上全部积蓄,但会预留三个月口粮;运动员封闭训练时,营养师和康复师始终在场。真正的背水一战,从来不是盲目冒险,而是计算风险后的清醒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