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ài mín rú zǐ
成语解释: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新序 杂事一》:“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用于称赞有仁义道德的官员
繁体字形:愛民如子
英文翻译:love the subjects as if they were his own children
爱:1.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爱祖国。爱人民。他爱上了一个姑娘。2.喜欢:爱游泳。爱劳动。爱看电影。3.爱惜;爱护:爱公物。爱集体荣誉。4.常常发生某种行为;容易发生某种变化:爱哭。铁爱生锈。5.姓。
民:1.人民:国泰民安。为民除害。2.指某种人:藏民。回民。农民。渔民。牧民。居民。侨民。3.民间的:民歌。民谣。4.非军人;非军事的:拥军爱民。民航。民用。5.姓。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哎,说到“爱民如子”这个成语,大家可能觉得它离现代生活有点远,但你别说,仔细想想,这词儿背后的道理可一点都不过时。举个例子吧,比如某地发生洪灾,领导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卷起裤腿和老百姓一起搬沙袋,嘴里还念叨着“咱们一起扛”,这场景不正是“爱民如子”的活例子吗?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爱民如子到底是啥标准?非得做到像父母一样才算?”其实啊,关键不在形式,而在心意。就像隔壁老张当社区书记那会儿,谁家屋顶漏水、孩子上学难,他都当自家事儿办,这可比喊口号实在多了。说白了,就是要把群众的冷暖装心里,而不是摆架子。
不过问题又来了:现代社会讲究规则,光靠“如子”的情怀够用吗?要我说啊,这就像做菜,制度是锅灶,情怀是调料,两样缺一不可。前阵子看新闻,有个市长把市民热线来电当闹钟铃声,这波操作既守规矩又带人情味,你品,你细品,是不是新时代的“爱民如子”?
再说个反例,去年某地搞拆迁,工作人员拿着文件硬邦邦地念条款,结果闹得鸡飞狗跳。要是能多解释两句政策,帮着找找过渡房,这事儿至于闹僵吗?所以说啊,这个成语到现在还管用,关键看执行的人有没有换位思考的能耐。
最后提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不少企业也学这招。像某快递公司给骑手配防暑包,还设置“委屈奖”,这不就是把员工当家人待吗?要我说,这种思维移植到公共领域,说不定能开出新花来。说到底,“爱民如子”从来不是老古董,而是颗需要与时俱进的金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