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ì rén rú zǐ
成语解释:见“视民如子”。
成语出处:唐·张说《河西节度副大使鄯州都督安乡神道碑》:“其在军州,倾心下士,视人如子,无约而视附,不言而条理。”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称赞有仁义道德的官员
繁体字形:視人如子
英文翻译:Treat people as children
视:1.看:视力。视线。近视。熟视无睹。2.看待:轻视。重视。藐视。一视同仁。3.考察:视察。巡视。监视。4.姓。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视人如子”这个成语,你听过吗?它常用来形容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他人。比如一位企业领导在员工生病时主动调整工作安排、提供经济支持,下属感慨:“他真是视人如子,把我们都当成家人。”这种关怀超越了单纯的上下级关系,展现出更深层的情感联结。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态度只在职场适用吗?其实不然。历史上范仲淹创办义庄救济贫民,现代志愿者照顾孤寡老人的故事,都是“视人如子”的生动写照。这背后折射的,是跨越时代的人性温度。
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这种品质会被特别强调?或许因为现实中的利益纠葛太多,纯粹利他的行为反而显得珍贵。就像去年郑州暴雨时,那位在齐腰深水里连续八小时背送老人的快递员,他的行动没有规章约束,纯粹源于将他人视作至亲的本能。
有人或许质疑:这种关系是否存在权力不对等?确实需要注意分寸。好的关怀应避免控制欲,如同智慧的父母懂得适时放手。某中学校长每天在校门口迎接学生,三年间记住所有孩子的饮食禁忌,这种细致却不越界的关心,正是理想状态的典范。
当代社会更需要这种精神吗?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陌生人间的温暖尤为可贵。我曾在深夜便利店看到店员为流浪汉热饭,那瞬间的善意无关利益,恰如成语描绘的美好图景。这种微小的关怀积累起来,或许能让钢筋水泥的城市多几分温度。
理解成语不能停留在字面。真正践行“视人如子”,需要同理心与行动力的结合。当我们在公交车上为孕妇让座,在电梯里帮邻居提重物时,其实都在用现代方式诠释这个古老成语的真谛。温暖人心的力量,往往就藏在这些日常细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