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àn
  • yán
  • jìn
  • jià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àn yán jìn jiàn

成语解释: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谏:以直言规劝。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

成语出处:《旧唐书·魏征传》:“征状貌不逾中人,而素有胆智,每犯颜进谏,虽逢王赫斯怒,神色不移。”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敢于说真话

繁体字形:犯顔進諫

英文翻译:Offend Yan to remonstrate

犯颜进谏的意思

犯:1.抵触;违犯:犯法。犯规。犯忌讳。众怒难犯。2.侵犯:进犯。秋毫无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井水不犯河水。3.罪犯:主犯。盗窃犯。4.发作;发生(多指错误的或不好的事情):犯愁。犯错误。犯脾气。他的胃病又犯了。5.姓。

颜:1.面容,脸色,脸面:容颜。开颜。颜面。颜色。笑逐颜开。鹤发童颜。2.色彩:颜料。五颜六色。3.姓。

进:1.向前或向上移动、发展,与“退”相对:前进。上进。推进。跃进。进退。进取。进击。进驻。进行(xíng)。进而。2.入,往里去:进见。进谒。进谗。3.吃,喝:进食。进餐。滴水未进。4.收入或买入:进账。进货。日进斗金。5.奉上,呈上:进言。进奉。进献。6.旧式房院层次,这所宅子是两进院。

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进谏。直言敢谏。从谏如流。

成语评论

犯颜进谏”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严肃?其实它讲的是在上级或权威面前,冒着被批评的风险,依然坚持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比如古代大臣对皇帝提意见,明知可能触怒对方,但为了国家利益依然直言不讳。这种精神放在今天依然有意义——比如团队会议上,有人顶着压力指出项目漏洞,这就是现代版的“犯颜进谏”。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有风险,为什么还要这么做?”答案其实很简单:真正的进步往往需要不同声音。举个例子,公司计划推出一款新产品,市场部主管发现设计存在重大缺陷。如果她选择沉默,产品上市后可能遭遇失败;但如果她“犯颜进谏”,虽然可能让领导尴尬,却能为公司避免损失。这中间的勇气,正是这个成语的精髓。

不过要注意的是,“犯颜”不等于“顶撞”。如何把握分寸?明代官员海瑞给嘉靖皇帝上《治安疏》时,既痛陈时弊又保持臣子本分,最终被史书称为“直言第一”。这说明真正的进谏需要智慧:既要说真话,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就像现在给领导提建议,用数据支撑观点比单纯抱怨更有说服力。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这种文化。当职场中越来越多人选择“安全沉默”,敢说真话反而成为稀缺品质。但换个角度看,如果团队能营造接纳不同意见的氛围,“犯颜进谏”的风险就会降低。比如有的企业设立“匿名建议箱”,或者领导主动鼓励批评,这都是在为真话创造生存空间。

最后想说的是,这个成语提醒我们:说真话从来不容易,但值得为之努力。从商鞅变法前的舌战群臣,到现代企业中的流程优化建议,历史反复证明——那些看似刺耳的声音,常常是推动改变的关键力量。当我们下次遇到想说又不敢说的情况时,或许可以想想:此刻的坦诚,会不会成为未来的转机?

犯颜进谏的造句

  1. 造句 从我登基到现在,还没有人犯颜进谏过,今天终于有人开了个好头,值得重奖!
  2. 造句 魏征为人机智,见识远大而又有胆识,经常犯颜进谏。
  3. 造句 他常常犯颜进谏,神色不移,其事迹史多记载,文章多多,故不详述。
  4. 造句 在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中他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还多次犯颜进谏,避免了多次宫廷纠纷,显示了一定的智谋韬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