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yóu yù hú yí
成语解释:犹豫:迟疑不定;狐疑:狐狸多疑,因指犹疑不决。迟疑不决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楚辞·离骚》:“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犹豫狐疑
英文翻译:Hesitation and doubt
犹:1.如同:虽死犹生。过犹不及。2.还;尚且:记忆犹新。困兽犹斗。3.姓。
豫:1.欢喜;快乐:面有不豫之色。2.安适:逸豫亡身。3.同“预1”。4.河南的别称。
狐:1.哺乳动物,外形略像狼,面部较长,耳朵三角形,尾巴长,毛通常赤黄色。性狡猾多疑,昼伏夜出,吃野鼠、鸟类、家禽等。常见的有赤狐和沙狐。通称狐狸。2.(Hú)姓。
疑:[yí]1.不信,猜度(duó):疑惑。疑问。疑心。疑团。疑虑。疑窦。疑点。疑端。猜疑。怀疑。半信半疑。2.不能解决的,不能断定的:疑案。疑难。疑义。存疑。[nǐ]1.安定,止息。2.古同“拟”,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