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uáng fēng nù hǒu
成语解释:狂:气势猛烈。形容大风呼啸猛烈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40回:“忽闻狂风怒吼,怪浪波番,其舟在水,飘飘如一叶。”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恶劣天气
繁体字形:狂風怒吼
英文翻译:blow violently
狂:1.精神失常;疯狂:发狂。丧心病狂。2.猛烈;声势大:狂风。狂奔。3.纵情地、无拘束地(多指欢乐):狂喜。狂欢。4.狂妄:狂言。你这话可说得有点儿狂。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讽刺。
怒:1.生气;气愤:发怒。恼怒。2.盛大:怒潮。狂风怒号。山花怒放。
吼:1.(猛兽)大声叫:牛吼。狮子吼。2.发怒或情绪激动时大声叫喊:狂吼。大吼一声。3.(风、汽笛、大炮等)发出很大的响声:北风怒吼。汽笛长吼了一声。4.姓。
提到“狂风怒吼”,你会想到什么画面?或许是电影里英雄逆风前行的场景,或是现实中台风过境时树木摇晃的惊险。这个成语自带画面感,但如何用得恰到好处?
举个生活化的例子:“快递员顶着狂风怒吼的天气准时送货,雨水拍在脸上像小石子般生疼。”这里既描绘了天气的恶劣,又暗含对劳动者敬业精神的肯定。成语作为环境描写的“背景板”,能让读者快速进入情境。
有人会问:用“狂风大作”不行吗?关键在于情感浓度。“怒吼”比“大作”多了拟人化的愤怒感,就像《水浒传》中“林冲雪夜上梁山”那段描写——风雪不只是自然现象,更是命运压迫的象征。选择成语时要考虑情绪匹配度。
现代写作中,这个成语还能比喻舆论风波。比如:“明星绯闻爆出后,社交平台顿时狂风怒吼,各种猜测甚嚣尘上。”将抽象的网络暴力具象化为自然界的狂暴,这样的转喻让文字更鲜活。个人认为,成语的妙用在于搭建古今联通的桥梁,让千年沉淀的意象为现代叙事服务。
需要注意避免场景错位。在描写春日细雨时用“狂风怒吼”,就像在钢琴独奏会上敲架子鼓。曾有位作家这样写咖啡馆场景:“拿铁的热气在狂风怒吼的空调冷气中颤抖”,冷暖气流的对冲意外营造出戏剧张力。可见突破常规用法需要足够的语境支撑。
下次遇到极端天气时,不妨静心观察:卷起的落叶是否像受惊的鸟群?摇摆的广告牌是否在对抗无形的力量?这些真实体验会化作写作时的养分。成语不是博物馆的展品,而是活在每个观察者的眼睛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