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áng tūn hǔ cān
成语解释: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成语出处: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23回:“他们把饭煮熟,菜烧好,聚在一起,就在村前打麦场上,狼吞虎餐的吃。”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狼吞虎飱
英文翻译:eat like wolves and tigers
狼:哺乳动物,外形像狗,面部长,耳朵直立,毛黄色或灰褐色,尾巴向下垂。昼伏夜出,冬天常聚集成群,性凶暴,吃野生动物和家畜等,有时也伤害人。
吞:1.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吞吐。吞咽。吞噬。狼吞虎咽。气吞山河。忍气吞声。2.兼并,侵占:吞没(mò)。吞并。吞蚀。吞占。
虎:1.哺乳动物,头大而圆,毛黄色,有黑色横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善游泳,不善爬树,夜里出来捕食鸟兽。通称老虎。2.比喻勇猛威武:虎将。虎虎有生气。3.露出凶相:虎起脸。4.姓。5.同“唬”。
餐:1.吃(饭):聚餐。野餐。2.饭食:午餐。西餐。3.一顿饭叫一餐:一日三餐。
“狼吞虎咽”这个成语,你肯定听过吧?但到底什么样的场景能准确用它来描述呢?举个例子:小明饿了一整天,回家看到桌上冒着热气的红烧肉,抄起筷子就往嘴里塞,腮帮子鼓得像仓鼠,连话都顾不上说——这就是典型的“狼吞虎咽”。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用“狼吞”和“虎咽”两种动物作比喻?其实这里藏着古人的观察智慧。狼群撕咬猎物时讲究速战速决,老虎吞咽时带着粗犷的气势,组合起来既形容吃相粗鲁,又暗示进食速度极快,比单纯说“吃很快”更有画面感。
职场人的午休场景也是个好例子。写字楼里的张姐总是边看电脑边扒拉便当,米饭粒粘在键盘上都没发现。这种被工作逼出来的“效率型吃饭”,虽然不算优雅,但确实符合成语传递的匆忙感。
不过我发现,现代人“狼吞虎咽”的背后藏着更深层的社会现象。外卖App显示“预计送达28分钟”时,有多少人会不自觉地加快咀嚼速度?当我们把吃饭当成任务完成,这个成语早已超越了字面意义,成为快节奏生活的缩影。
换个轻松的场景:篮球场上刚打完比赛的小伙子们冲向更衣室,抓起矿泉水仰头猛灌,喉结像活塞般上下滑动。这种补充水分的急切模样,虽然喝的不是食物,但用“狼吞虎咽”来形容竟也莫名贴切。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成语在当代语境中正在发生微妙变化。有些美食博主故意对着镜头张大嘴咬汉堡,观众反而觉得真实可爱。可见“狼吞虎咽”未必全是贬义,关键要看场景和动机——就像工地上的工人蹲在路边快速吃饭,更多透着辛酸而非粗鲁。
下次看见有人急匆匆往嘴里塞食物,不妨想想:他们是真的饿极了,还是被无形的时钟追赶着?细嚼慢咽固然养生,但偶尔的“狼吞虎咽”里,或许正跳动着这个时代特有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