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ǐ yìng rú cǐ
成语解释:指按理应该这样
成语出处:老舍《有了小孩以后》:“看着别人家的孩子,肥肥胖胖,整整齐齐,你总觉得小孩们理应如此。”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分句;指应该这样
繁体字形:理應如此
英文翻译:It should be
理:1.物质组织的条纹;纹理:木理。肌理。条理。2.道理;事理:合理。理屈。理当如此。3.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理科。数理化。4.管理;办理:处理。理财。当家理事。5.整理;使整齐:理发。理一理书籍。6.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表示意见(多用于否定式):路上碰见了,谁也没理谁。置之不理。7.姓。
应:[yìng]1.回答或随声相和:应答。呼应。应对(答对)。应和(hè)。答应。喊他不应。应承。反应(a.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b.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c.回响,反响)。2.接受,允许,答应要求:应邀。应聘。应考。3.顺合,适合:顺应。适应。应机。应景。应时。应用文。4.对待:应付。应变。应酬。[yīng]1.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应当。应该。应分(fèn)。应有尽有。2.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应皆平定”。3.姓。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此:1.这;这个(跟“彼”相对):此人。此时。由此及彼。此呼彼应。2.表示此时或此地:就此告别。谈话就此结束。从此病有起色。由此往西。3.这样:长此以往。当时听劝,何至于此。
提到"理应如此"这个词,很多人会联想到理所当然的场景。比如朋友说"今天我帮邻居搬家具,他连句谢谢都没说",你可能会回"邻里互助理应如此"。但这句话背后藏着怎样的逻辑?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超市收银员多找零钱,你主动退还时对方说"现在像您这样诚实的人不多了",你回答"物归原主理应如此"。这里既表达了道德准则的普遍性,也暗示了对社会现状的某种无奈。为什么我们会用这个词?因为它能同时传递出规则认知与情感态度。
职场中也有典型场景。当新员工问"为什么项目延期还要通宵赶工",老同事可能说"对客户负责理应如此"。这种用法往往带有传承行业规则的意思,但细想会发现,这里既有职业操守的坚守,也可能隐藏着对不合理制度的默认。这时候的"理应如此"就变成了平衡认知冲突的缓冲剂。
历史上有个有趣案例: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现代话翻译就是"这些本就是臣子理应做的事"。这种表达巧妙地将个人选择转化为责任担当,既彰显忠诚又避免邀功之嫌。可见古人早已深谙此道。
我注意到一个现象:越是快速变迁的领域,"理应如此"的使用频率越低。在科技行业,人们更常说"这个功能需要优化"而非"本应如此"。这或许反映出:当规则尚未固化时,人们更倾向用动态眼光看待事物。这种语言习惯的差异,恰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
下次遇到快递员冒雨送货,不妨试试说声"辛苦您了"而非"这是该做的"。语言温度的改变,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能触动人心。毕竟,所谓的"理应如此",不该成为消解善意的冰冷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