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ián fū yě sǒu
成语解释:乡间农夫,山野父老。泛指民间百姓
成语出处:宋·曾巩《福州拟贡荔枝状》:“其尤殊绝者,则抑于下土,使田夫野叟往往属厌,而大官不得献之于陛下。”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指农民
繁体字形:田夫野叟
英文翻译:Tian fuzuo
田:1.种植农作物的土地:麦田。棉田。2.蕴藏矿物可供开采的地带。专用于某些生产的土地:油田。盐田。3.同“佃(tián)”。4.同“畋”。
夫:[fū]1.丈夫(zhàng·fu):夫妻。夫妇。姐夫。姑夫。2.成年男子:匹夫。一夫守关,万夫莫开。3.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人:渔夫。农夫。轿夫。4.旧时服劳役的人,特指被统治阶级强迫去做苦工的人:夫役。拉夫。5.姓。[fú]1.指示代词。那;这:独不见夫螳螂乎?2.人称代词。他:使夫往而学焉。3.a)用在一句话的开始:夫战,勇气也。b)用在一句话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感叹:人定胜天,信夫。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野:1.野外:旷野。野地。野火。野战。2.界限:视野。分野。3.指不当政的地位(跟“朝”相对):下野。在野。4.属性词。不是人工饲养或培植的(跟“家”相对):野兽。野兔。野菜。野花。野草。5.蛮横不讲理;粗鲁没礼貌:野蛮。粗野。撒野。这人说话太野。6.不受约束:野性。放了几天假,心都玩野了。7.姓。
叟:年老的男人:老叟。童叟无欺。
提到“田夫野叟”这个成语,你会想到什么?是田野里弯腰劳作的农夫,还是山林间悠然自得的老者?其实这个成语原本指代普通农人和乡野老人,如今更多用来形容淳朴自然的生活状态。比如有人放弃城市高薪工作回乡种地,朋友可能开玩笑说:“你现在活得像个田夫野叟!”这里既没有贬义也不带奉承,更像是对返璞归真选择的观察。
那么问题来了:现代社会还需要“田夫野叟”式的存在吗?我们不妨看看短视频平台上那些分享农事日常的博主。有位大叔坚持用古法种植水稻,评论区里有人说:“这才是真正的田夫野叟精神。”其实他们传递的不只是耕作技巧,更是在快节奏时代展现另一种生活可能性——就像在钢筋森林里突然看见一片青翠稻田,让人心头跟着松快起来。
有意思的是,这个成语的现代演绎早已突破字面限制。有次听设计师朋友聊方案,她说:“这个包装设计太复杂了,得加点田夫野叟的拙朴感。”这句话瞬间点醒团队,后来他们在茶盒上拓印了手工粗陶纹理,市场反响特别好。你看,传统文化元素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反而能成为解决问题的灵感源泉。
个人觉得,“田夫野叟”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打破了阶层滤镜。不论是穿着麻布衣的养蜂人,还是戴着草帽研究生态农业的博士,只要怀着对自然的敬畏与诚意,都能活出属于自己的版本。就像山间清泉不会因为流经不同地貌改变本质,这种精神的内核始终是人与土地的真诚对话。
下次听到“田夫野叟”这个词,不妨想想自家阳台上那盆长势喜人的绿萝。我们或许不必真的归隐田园,但在某个午后放下手机观察叶片脉络时,谁说不能体验片刻“野叟观物”的禅意呢?生活的智慧有时就藏在最朴素的细节里,等着有心人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