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ián fū yě lǎo
成语解释:乡间农夫,山野父老。泛指民间百姓。
成语出处:《北齐书·王琳传》:“当时田夫野老,知与不知,莫不为之歔欷流泣。”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指农民
繁体字形:田夫野老
英文翻译:ordinary people
田:1.种植农作物的土地:麦田。棉田。2.蕴藏矿物可供开采的地带。专用于某些生产的土地:油田。盐田。3.同“佃(tián)”。4.同“畋”。
夫:[fū]1.丈夫(zhàng·fu):夫妻。夫妇。姐夫。姑夫。2.成年男子:匹夫。一夫守关,万夫莫开。3.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人:渔夫。农夫。轿夫。4.旧时服劳役的人,特指被统治阶级强迫去做苦工的人:夫役。拉夫。5.姓。[fú]1.指示代词。那;这:独不见夫螳螂乎?2.人称代词。他:使夫往而学焉。3.a)用在一句话的开始:夫战,勇气也。b)用在一句话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感叹:人定胜天,信夫。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野:1.野外:旷野。野地。野火。野战。2.界限:视野。分野。3.指不当政的地位(跟“朝”相对):下野。在野。4.属性词。不是人工饲养或培植的(跟“家”相对):野兽。野兔。野菜。野花。野草。5.蛮横不讲理;粗鲁没礼貌:野蛮。粗野。撒野。这人说话太野。6.不受约束:野性。放了几天假,心都玩野了。7.姓。
老:1.年岁大(跟“少、幼”相对):老人。老大爷。他六十多岁了,可是一点儿也不显老。2.老年人(多用作尊称):徐老。敬老院。扶老携幼。3.婉辞,指人死(多指老人,必带“了”):隔壁前天老了人了。4.对某些方面富有经验;老练:老手。老于世故。5.很久以前就存在的(跟“新”相对,下6.同):老厂。老朋友。老根据地。这种纸烟牌子很老了。7.陈旧:老脑筋。老机器。这所房子太老了。8.原来的:老脾气。老地方。9.(蔬菜)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跟“嫩”相对,下10.同):油菜太老了。11.(食物)火候大:鸡蛋煮老了。青菜不要炒得太老。12.姓。
什么是“田夫野老”?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指田间劳作的农夫和山野生活的老人,常用来形容远离城市喧嚣、保持着质朴生活方式的人群。比如我们常说:“他退休后归隐山林,活脱脱一个田夫野老。”这句话既点明了人物的生活环境,又暗示着其淡泊名利的性格。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只能用在老年人身上吗?其实不然。在当代语境中,只要符合“保持本真”这个核心特质,年轻人也能被称为“田夫野老”。比如短视频平台上有个返乡创业的90后博主,坚持用传统方法种植水稻,网友评论里就有人赞叹:“这才是新时代的田夫野老。”
这个成语背后藏着怎样的文化密码?中国古代文人对“耕读传家”的理想化想象在此可见一斑。不过依我看,现代社会更需要这种精神的反哺。当996工作制让人喘不过气时,那些坚持早睡早起、自己种菜的都市新农人,何尝不是用行动诠释着“田夫野老”的现代价值?
如何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关键在于把握“质朴”与“坚守”的双重属性。比如描写扶贫干部扎根农村的场景,可以说:“驻村三年,西装革履的城里人早已成了地道的田夫野老。”这里既保留了成语的古典韵味,又赋予其时代新意。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正在互联网时代焕发新生。某些主打慢生活的民宿品牌,直接把“田夫野老”写进宣传标语,反倒吸引了大批渴望暂时逃离都市的消费者。这种现象提醒我们:最古老的智慧,往往能解决最现代的焦虑。
当我们在钢筋森林里奔波时,或许该偶尔停下脚步想想——那些被称作“田夫野老”的人,未必真的落后于时代。他们用双手丈量土地的踏实,用耐心等待作物成熟的从容,或许正是这个快节奏社会最稀缺的生命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