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ǒu
  • é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í shǒu cù é

成语解释:疾首:头痛;蹙额:皱眉。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举疾首蹙額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

繁体字形:疾首蹙額

英文翻译:with aching head and knitted brows

疾首蹙额的意思

疾:1.病:疾病。2.痛苦;疼痛:关心群众的疾苦。痛心疾首。3.痛恨:疾恶如仇。4.快;迅速;猛烈:疾走。疾风。

首:1.头:昂首阔步。2.领袖;领导人:元首。首长。3.最先;开始:首创。4.第一;最高:首要。首席代表。5.告发:自首。出首。6.量词。用于诗歌、歌曲等:一首诗。民歌百首。

蹙:1.急迫;紧迫:穷蹙。2.皱;收缩:蹙着眉头。

额:1.人的眉毛以上头发以下的部分,也指某些动物头部大致与此相当的部位。通称额头。2.牌匾:匾额。横额。3.姓。4.规定的数目:名额。定额。总额。余额。空额。超额。额外。

成语评论

疾首蹙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描述的场景其实离我们很近。比如在公交车上,一位乘客不小心踩到旁边人的脚却假装没看见,被踩的人立刻皱起眉头、露出痛苦又生气的表情,这时候就可以说:“他疾首蹙额地瞪着对方,仿佛下一秒就要爆发。”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这个成语要用“头痛”和“皱眉”来表达厌恶?其实古人用“疾首”形容内心极度反感,就像头痛一样难以忍受;“蹙额”则是通过面部表情直接传递情绪。这两个动作叠加,比单纯说“讨厌”更有画面感。

比如公司开会时,市场部小王提出要增加三倍广告预算,财务主管听完后立刻疾首蹙额地摇头:“这种方案根本不可行!”这个场景既展现了反对态度,又暗示了方案存在明显漏洞——用成语讲故事,是不是比平铺直叙更有意思?

再举个历史典故的例子。战国时期,孟子见梁惠王沉迷狩猎不理朝政,在《孟子》中记载他“疾首蹙额而相告”,生动刻画了百姓对昏君的集体不满。可见这个成语既能描述个人情绪,也能反映群体态度。

有人可能会疑惑:现代人表达不满的方式更直接,这个成语还有存在价值吗?其实语言就像工具箱,多备个工具总没坏处。试想描述上司强行推行错误决策时,用“疾首蹙额”既精准又含蓄,比说“气得要死”更显语言修养。

我个人觉得成语就像文化基因,承载着千百年的观察智慧。疾首蹙额不仅是个表情包,更是套用千年的情绪速写模板。当我们用手机敲出愤怒表情时,古人早用四个字完成了更立体的情绪建模——这或许就是汉语的魅力所在。

疾首蹙额的造句

  1. 造句 他历来对卑鄙小人疾首蹙额。
  2. 造句 凡有来到中国的,倘能疾首蹙额而憎恶中国,我敢诚意地奉献我的感谢,因为他一定是不愿意吃中国人的肉的!
  3. 造句 夫众方嘻嘻之中,而独出涕嗟,若举世恬然以趋而独疾首蹙额以为忧,此其非病狂丧心,殆必诚有大苦者隐于其中,而非天下之至仁,其孰能察之?《全集》卷二。
  4. 造句 此则口讲指画,逸兴遄飞,彼则疾首蹙额,神情萧索。
  5. 造句 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
  6. 造句 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疾首蹙额。
  7. 造句 运甓操戈,韬光晦迹,画檀山庄七日的筹谋,就待这一刻决出胜负,柳枫怎堪前功尽弃?转头睇视朱友贞,疾首蹙额。
  8. 造句 可是在这一个月内,换了一拨又一拨技术员,搞了一个月,愣是白忙活,一个个疾首蹙额,没研究出一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