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ìng
  • suǐ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ìng rù gǔ suǐ

成语解释:骨隨:骨髓。病到骨头里。形容病势严重无法医治或事态严重无法挽救

成语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喻老》:“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鍼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隨,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隨,臣是以无请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事物或人

繁体字形:病入骨隨

英文翻译:Disease enters the bone

病入骨隨的意思

病:1.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的不正常的状态:疾病。心脏病。他的病已经好了。2.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不正常状态:他着了凉,病了三天。3.害处;私弊:弊病。4.缺点;错误:语病。通病。5.祸害;损害:祸国病民。6.责备;不满:诟病。为世所病。

入:1.进去。与“出”相对:入场。入冬。2.参加:入伍。入团。3.合乎;合于:入情入理。4.收入:岁入。5.入声。

骨:[gǔ]1.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2.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3.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4.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gū]1.〔骨朵儿〕尚未开放的花朵。2.〔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隨:同“”。

成语评论

哎,你听说过“病入骨隨”这个成语吗?说白了,它形容问题严重到根儿上了,就像病邪钻进了骨头缝儿里,想治都难。但这里有个关键问题:到底啥样的情况才算“病入骨隨”?举个栗子,比如有人长期熬夜抽烟,突然查出肺癌晚期——这时候医生摇头叹气,那可不就是“病已入骨隨”的典型场景嘛。

不过话说回来,这成语只能用在身体疾病上吗?嘿,格局打开!你看隔壁老王家那公司,管理混乱了三年,现在账目造假、员工跑路,投资人连夜撤资。你瞅瞅,这不就是企业版的“病入骨隨”吗?老话说得好啊,“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很多事都是日积月累拖出的大毛病。

那有人要问了:“真到这份儿上就没救了吗?”哎别急着丧气!去年咱小区张大爷肝硬化晚期,人家硬是靠规律治疗和好心态,现在还能天天遛弯儿呢。所以说啊,关键得看有没有“刮骨疗毒”的魄力。就像三国里关云长边下棋边让华佗动刀,这份决绝劲儿才是破局关键。

不过咱得摸着良心说句大实话——现在年轻人动不动就把“我这是病入骨隨了”挂嘴边。熬夜打游戏说成“修仙”,三餐外卖美其名曰“美食探索”。要我说啊,这词儿都快被玩坏了。真正的危机往往藏在日常的漫不经心里,可比突然的绝症吓人多了。

话说回来,你们发现没?这个成语特别擅长制造画面感。就像看见白蚁蛀空房梁,或者发现手机电池鼓包——那种“完犊子,要出大事”的预感蹭蹭往上冒。但有意思的是,古人用“骨隨”不用“骨髓”,估摸着是想强调病根深埋,比平常说的“病入膏肓”还要命三分。

依我看呐,现代社会最该警惕的“病入骨隨”,反倒是那些温水煮青蛙式的危机。比如天天刷短视频消磨时间,比如用花呗透支未来,这些慢性“病症”才最考验人的觉醒力。记住喽,发现问题时别光拍大腿,得学学壁虎断尾求生的机灵劲儿,该割舍时就别犹豫。

说到底,成语就像面照妖镜。用“病入骨隨”这词儿时,咱心里得门儿清:是客观描述现状,还是给自己找借口?老祖宗留这话可不是让人躺平的,反倒是敲警钟——发现问题趁早治,治不了就换思路,活人还能让尿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