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ēn rù gǔ suǐ
成语解释:形容达到极深极重的程度。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回:“高太尉着令医人治疗,见丘岳重伤,恨梁山泊深入骨髓。”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深入骨髓
英文翻译:search
深:1.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跟“浅”相对,2.—3.同):深耕。深山。这院子很深。4.深度:这里的河水只有三尺深。这间屋子宽一丈,深一丈四。5.深奥:由浅入深。这本书很深,初学的人不容易看懂。6.深刻;深入:深谈。影响很深。7.(感情)厚;(关系)密切:深情。两人的关系很深。8.(颜色)浓:深红。深绿。颜色太深。9.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深秋。夜已经很深了。10.很;十分:深知。深信。深恐。深表同情。深有此感。11.姓。
入:1.进去。与“出”相对:入场。入冬。2.参加:入伍。入团。3.合乎;合于:入情入理。4.收入:岁入。5.入声。
骨:[gǔ]1.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2.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3.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4.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gū]1.〔骨朵儿〕尚未开放的花朵。2.〔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髓:1.骨头里像脂肪的东西:骨髓。敲骨吸髓。2.像髓的东西:脑髓。石髓。3.事物的精华部分:精髓。神髓。4.植物茎的中心部分。
“深入骨髓”到底是个啥感觉?举个最常见的例子:你每天下班回家就瘫在沙发上刷手机,时间一长,这个动作就像被刻进DNA似的。某天突然停电了,你的手指还会不自觉地对着黑屏划拉两下——这就是习惯的力量深入骨髓的典型表现。
有人问:负面情绪也能深入骨髓吗?最近有个朋友被领导当众批评后,整晚翻来覆去睡不着,连吃火锅都不香了。这种心理创伤就像刺青,虽然表皮愈合了,但颜料永远留在真皮层,成为记忆里的暗礁。不过有趣的是,同样遭遇的人如果换个角度看问题,这种“深入骨髓”反而能转化为成长动力。
文化基因的渗透更值得玩味。北方人看到饺子就想到团圆,南方人听见雨打芭蕉就涌起乡愁。我在欧洲读书时,有天突然闻到炸油条的香味,眼眶瞬间发热——这种味觉记忆的触发机制,比任何理论都更能说明“深入骨髓”的真实性。
现代社会的“深入骨髓”正在变异。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推荐,让某些洗脑神曲像流感病毒般入侵听觉神经。上周在地铁里,我亲眼看见戴着不同品牌耳机的年轻人,不约而同哼着同一段副歌。这种群体性的记忆植入,比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传承更值得警惕。
说到健康领域,我有个坚持晨跑十年的邻居。有次骨折住院,护士说他在病床上还在做抬腿动作。医生笑着说这是“运动记忆深入骨髓”,就像钢琴家失去双手仍能在空中弹奏乐章。这让我想到,培养正向习惯其实是在给自己的未来存钱。
技术的“深入骨髓”正在改写人类认知。现在掏出手机就能导航,年轻人逐渐失去方向感;遇到问题先问搜索引擎,独立思考能力像退潮般减弱。但换个角度看,当我们把基础技能交给工具,或许能释放更多脑力进行创造性思考。这种代偿效应,不正是人类文明的进化方式吗?
最后说个冷知识:考古学家在三千年前的甲骨文里发现了与现代人高度相似的焦虑记录。原来对未知的恐惧,对生存的担忧,这些情感模式早就像基因编码般刻在人类集体意识里。或许正是这些深入骨髓的共通体验,让我们跨越时空仍能读懂先人的悲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