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ái
  • miàn
  • shē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ái miàn rú shēng

成语解释: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 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温详之徒,皆白面儒生,乌合为群,徒恃长河以自固;若大军济河,必望旗震坏,不待战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同“白面书生”

繁体字形:白靣儒生

英文翻译:an inexperienced youth

白面儒生的意思

白:1.像霜或雪的颜色(跟“黑”相对)。2.光亮;明亮:东方发白。大天白日。3.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白。不白之冤。4.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的;空白:白卷。白饭。白开水。一穷二白。5.没有效果;徒然:白跑一趟。白费力气。6.无代价;无报偿:白吃。白给。白看戏。7.象征反动:白军。白区。8.指丧事:白事。9.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白了他一眼。10.姓。11.(字音或字形)错误:写白字。把字念白了。12.说明;告诉;陈述:表白。辩白。告白。13.戏曲或歌剧中在唱词之外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道白。独白。对白。14.指地方话:苏白。15.白话:文白杂糅。半文半白。

面:1.头的前部;脸:面孔。面带微笑。2.向着;朝着:背山面水。这所房子面南坐北。3.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面。地面。路面。圆桌面儿。面儿磨得很光。4.当面:面谈。面洽。面交。5.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鞋面儿。这块布做里儿,那块布做面儿。6.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长有宽,没有厚。7.部位或方面:正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面面俱到。8.方位词后缀:上面。前面。外面。左面。西面。9.a)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面镜子。两面旗子。b)用于会见的次数:见过一面。10.姓。11.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面。豆面。小米面。玉米面。高粱面。12.粉末:药面儿。胡椒面儿。13.面条:挂面。切面。汤面。一碗面。14.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面倭瓜。煮的红薯很面。这个瓜是脆的,那个瓜是面的。

儒:1.旧时泛指读书人:儒生。儒医。2.古代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专司礼仪的人。3.儒家:儒术。4.通“懦(nuò)”。懦弱:偷儒转脱。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成语评论

哟,各位看官,今儿咱们来聊聊“白面儒生”这个成语。说白了,它形容那些读书多但没啥实际经验的人,像不像你身边那个整天捧着书却连灯泡都不会换的朋友?举个栗子吧:老张家的小儿子虽然满腹经纶,但一遇到修水管的事儿就抓瞎,街坊邻居都说他是“白面儒生,纸上谈兵”。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那这成语只能用来损读书人吗?”嘿嘿,还真不是!比如隔壁王姐的创业团队里有个高材生,理论说得头头是道,可一实操就掉链子,王姐私下吐槽:“这小子啊,活脱脱一白面儒生!”你瞧,这词儿用在这儿是不是特贴切?

不过咱也得说句公道话,白面儒生就真的一无是处吗?我觉着未必!好比说刚毕业的小李,虽然工作经验为零,但人家理论知识扎实,跟着师傅学俩月就成技术骨干了。所以说啊,关键还得看有没有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的本事。

再唠个有意思的发现。我发现现在有些家长特别怕孩子被说成“白面儒生”,拼命送孩子去夏令营锻炼。要我说啊,这就像煮饺子——光有馅儿不行,还得会擀皮儿。读书和实践本来就是两条腿走路,缺了哪条都蹦跶不远。

最后扯句题外话,你们发现没?古代的白面儒生都是文弱书生形象,搁现在可大不一样了。我上次见个健身教练,满身肌肉还戴着金丝眼镜,这要放古代,绝对能刷新大家对“儒生”的认知!所以说啊,时代在变,成语背后的形象也在悄悄变味儿呢。

总而言之(哎,说好不用总结的),下次遇到光会说不练的主儿,不妨笑着提醒一句:“兄弟,咱别当白面儒生成不?”保准比直接怼人效果好得多。毕竟啊,给人留面子这事儿,可比掉书袋重要多啦!

白面儒生的造句

  1. 造句 温详之徒,皆白面儒生,乌合为群,徒恃长河以自固,若大军济河,必望旗震坏,不待战也。
  2. 造句 想起穆先生杀死白面儒生的那一掌,出手之狠辣,着实令人害怕。
  3. 造句 那白面儒生点头道:“鄙人正是孙乾孙公佑,高僧也认得鄙人?”。
  4. 造句 一个长相彪汗的男子介绍后,又站起一个白面儒生,含蓄的道:“齐人谢洋洋…”。
  5. 造句 新任的一名知府,姓甘名雨,虽是个白面儒生,三十余岁年纪,饱读诗书,心机却是十分之深,腹中无数阴毒之谋,自到任曹州后。
  6. 造句 八百骑统领,面白无须,身高七尺五寸,看起来像个白面儒生,但这只是他的表像,掌中一杆镔铁长矛,家传“疯魔矛法”。
  7. 造句 任月娇的父亲,是一位白面儒生,虽然年岁以高,仍能依稀看的出青年轻时,必是一位风流倜傥的佳公子。
  8. 造句 正当疑云,那翻江巨虫大嘴一张,却是露出两个人影来,一人白面儒生,眼噙忿恨,自是范羊无疑;另一个彩衣花辫,竟是那被火海吞没的熊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