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ǎi kǒu mò biàn
成语解释:莫:不能;辩:辩白。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辩白不清。形容不管怎样辩白也说不清楚。
成语出处:清 俞樾《右台仙馆笔记 大虹村》:“细细幻形以挫辱之耳,然自此百口莫辩矣。”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形容有口难辩
繁体字形:百口莫辯
英文翻译:beyond dispute
百:表示很多:百草。百货。百科全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精神百倍。百闻不如一见。
口: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莫:[mò]1.不要:莫哭。2.没有,无:莫大。莫非。莫名其妙(亦作“莫明其妙”)。3.不,不能:莫如。莫逆。莫须有。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爱莫能助。4.古同“漠”,广大。5.姓。[mù]古同“暮”。
辩:争论;说明是非、真假:能言善辩。不容分辩。
哎哟,今天咱们来聊聊“百口莫辩”这成语,到底啥意思啊?简单说就是“浑身长满嘴也说不清”,比如你明明没干坏事,但证据偏偏指向你,这时候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举个例子吧:老张上班迟到被老板抓包,其实是因为他路上救了个摔倒的老太太,但监控没拍到救人画面,只有他慌慌张张跑进公司的镜头。这时候他就算解释一百遍,老板也可能觉得他在找借口——这可不就是“百口莫辩”嘛!
有人可能会问:“那这成语只能用在被冤枉的时候吗?”嘿,不一定哦!比如家庭矛盾里也常见。比如你妈觉得你偷吃了冰箱里的蛋糕,其实是你家狗干的,但狗不会说话,你又拿不出证据,只能干瞪眼。这时候你妈一句“别狡辩了”,你瞬间体会什么叫“百口莫辩”。
不过话说回来,为啥人总会遇到这种憋屈情况呢?说白了,信息差和信任度的问题。就像电视剧里常演的宫斗戏,反派设局让主角背黑锅,皇帝就算心里有怀疑,但证据链太完整,主角也只能暂时吃哑巴亏。这时候观众急得拍大腿:“快给他个机会解释啊!”——但现实里哪有那么多上帝视角呢?
这里插个冷知识,古代“百口莫辩”最早出现在《后汉书》,讲的是官员被诬陷谋反,全家上百口人都没法自证清白。放到现在啊,这种极端情况少了,但小误会天天有。比如你给朋友发消息说“你这方案不太行”,结果他只看前半句就炸毛,完全没注意你后面写的“不过第三部分创意绝了”。这时候你撤回消息都来不及,真是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百口莫辩”的酸爽。
有人可能会嘀咕:“遇到这种情况咋办?总不能躺平认栽吧?”个人觉得啊,与其急着辩解,不如学学危机公关那套。先冷静,再摆事实。比如前阵子网红餐厅被爆卫生问题,老板第一时间公开后厨监控、原料采购单,还邀请顾客参观,这不比干喊“我们没用地沟油”强多了?记住啊,行动有时候比一百张嘴都好使。
最后说个扎心真相:这世上有时候不是你没理,而是别人不想听理。就像你跟杠精吵架,他压根不关心真相,只想赢。这时候与其“百口莫辩”,不如潇洒说句“您说得对”,转身该干啥干啥。毕竟啊,懂你的人不需要解释,不懂你的人解释也没用,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