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ǎi
  • kǒu
  • tóng
  • shē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ǎi kǒu tóng shēng

成语解释:大家所说的都一样。

成语出处:清 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一回:“时已亭午,小珠跌坐坟下,哭个不住。末后秃头与跟人劝止,大众百口同声,小珠方停了哭,谢了善人村父老,就到秃头家来。”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指说法一致

繁体字形:百口同聲

英文翻译:speak with

百口同声的意思

百:表示很多:百草。百货。百科全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精神百倍。百闻不如一见。

口: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同:[tóng]1.相同;一样:同类。同岁。同工同酬。大同小异。条件不同。同是一双手,我为什么干不过他?2.跟…相同:同上。同前。“弍”同“二”。3.共同:一同。会同。陪同。4.一同;一齐(从事):同甘苦,共患难。我们俩同住一个宿舍。5.引进动作的对象,跟“跟”相同:有事同群众商量。6.引进比较的事物,跟“跟”相同:他同哥哥一样聪明。今年的气候同往年不一样。7.表示与某事有无联系,跟“跟”相同:他同这件事无关。8.表示替人做事,跟“给”相同:这封信我一直同你保存着。你别着急,我同你出个主意。9.表示联合关系,跟“和”相同:我同你一起去。10.姓。[tòng]见〖胡同〗。

声:1.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锣声。大声。2.说话;语言:不声不响。呼声。3.宣布;陈述:声明。声讨。4.名誉:声望。名声。5.声母:声韵。双声。6.声调:第一声。去声。7.量词。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连喊三声。

成语评论

哎哟喂,这“百口同声”的成语可真有意思!您要是第一次听,八成会问:“这不就是大家说同样的话吗?具体咋用啊?”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比如公司开会时,老板刚提出要搞团建活动,整个部门瞬间像被按了复制键似的,齐刷刷喊出“支持!”——这场景可不就是“百口同声”的活教材嘛!

等等,这里头有个核心问题得掰扯清楚:所有人都说一样的话,到底算好事还是坏事?咱得看场景说话。就像上周社区投票装电梯,各家各户异口同声喊“同意”,您说这团结劲儿多带劲!但要是遇到那种“领导说啥都捧场”的场合,这种表面和谐反而容易埋雷,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您猜怎么着,这成语在家庭教育里也能玩出花。昨天瞧见邻居家娃背古诗,全家老小跟接龙似的轮流背《静夜思》,连三岁小侄子都奶声奶气跟着念。要我说啊,这种“百口同声”可比死记硬背有意思多了,既增进了亲情,又把文化传承玩出了新花样。

话说回来,现在年轻人不是讲究个性表达吗?跟“百口同声”会不会矛盾?其实这事儿得辩证着看。就像乐队演出,主唱、吉他、鼓手各显神通,但到了副歌部分大家齐唱,这种有层次的配合反而比全程整齐划一更带感。关键得看是真心共鸣还是盲目跟风,您琢磨琢磨是不是这么回事?

前两天刷手机看到个热帖挺有意思:某网红奶茶店门口排长队,记者随机采访了二十个顾客,结果个个都说“朋友推荐来的”。这种集体无意识的“百口同声”,倒让我想起咱老祖宗说的“三人成虎”。所以说啊,面对集体发声的情况,咱还是得保持点独立思考的清醒劲儿。

要说这成语给我的最大启发,就是语言的力量真不能小觑。就像去年我们小区搞垃圾分类,刚开始大伙儿意见七嘴八舌的,后来街道办整了个顺口溜宣传,没过半个月连楼下王大爷收废品都能脱口而出。您瞧,找准共鸣点后的“百口同声”,可比干巴巴说教管用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