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é mén bǎi kǒu
成语解释:指全家所有人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赵岐传》:“我北海孙宾石,阖门百口,势能相济。”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全家所有人
繁体字形:闔門百口
英文翻译:Close the door
阖:1.全;总共:阖家。阖城。2.关闭:阖户。
门:1.房屋、车船或用围墙、篱笆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前门。屋门。送货上门。2.装置在上述出入口,能开关的障碍物,多用木料或金属材料做成:铁门。栅栏门儿。两扇红漆大门。3.器物可以开关的部分:柜门儿。炉门儿。4.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门。闸门。球进门了。5.门径:窍门。打网球我也摸着点门儿了。6.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在指一般的家庭:张门王氏。长门长子。满门。双喜临门。7.宗教、学术思想上的派别:儒门。佛门。左道旁门。8.传统指称跟师傅有关的:拜门。同门。门徒。9.一般事物的分类:分门别类。五花八门。10.姓。
百:表示很多:百草。百货。百科全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精神百倍。百闻不如一见。
口: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什么是"阖门百口"?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关上大门有百口人",常用来形容家族人丁兴旺、人口众多。比如《后汉书》里就有记载:"阖门百口,仰食县官",生动描绘出一个大家族依靠官府供给维持生计的场景。
这个成语在今天的日常对话中还能用吗?当然可以!比如我们可以说:"春节回老家时,看到阖门百口的亲戚们都聚在祖宅里,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做血脉相连。"这样的用法既保留古意,又贴合现代生活场景。
可能有人会问:现代社会多是核心家庭,这个成语会不会过时了?其实换个角度看,当我们形容企业团队时说"这个创业公司虽然年轻,但已形成阖门百口的凝聚力",就是给传统成语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这种语言的生命力,恰恰在于使用者创造性的转化。
在文学作品里如何运用这个成语?不妨想象这样的画面:"祠堂的雕花木门吱呀作响,阖门百口的族谱在烛光中徐徐展开,每一道墨痕都记载着百年沧桑。"这样的描写既营造出历史厚重感,又避免直接说教,让读者自行体会家族传承的意义。
个人认为,成语就像文化的活化石,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擦拭它的表面,让古老智慧焕发新光彩。比如把"阖门百口"引申为"多元包容的社区文化",既突破原有范畴,又延续了强调团结协作的核心精神。这种创新使用,或许就是传统文化保持活力的秘诀。
下次遇到需要表达集体力量的场合,不妨试试这个成语。比如在团队建设时说:"我们虽然不是血缘相连的大家庭,但工作中培养出的默契,倒真有几分阖门百口的味道。"这样的表达既新颖又亲切,还能引发听者的文化共鸣。
说到底,语言就像流动的江河,既有源头活水,又能奔涌向前。当我们以开放心态对待成语使用时,那些承载着历史重量的词语,反而能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语言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