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ù duàn lín hóng
成语解释:鳞鸿:鱼和雁,比喻书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书信到来。
成语出处:明·张景《飞丸记·誓盟牛女》:“小姐,看你背里沈吟,想是心中明白,何不口传信息,免他目断鳞鸿。”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目斷鱗鴻
英文翻译:A blind eye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断:1.(长形的东西)分成两段或几段:砍断。割断。绳子断了。2.断绝;隔绝:断水。断电。断奶。断了关系。音讯断了。3.间断:她每天都来给老人洗衣、做饭,从没有断过。4.拦截:把对方的球断了下来。5.戒除(烟酒):断烟。断酒。6.姓。7.判断;决定:断语。诊断。独断专行。这个案子断得公道。8.绝对;一定(多用于否定式):断无此理。断不能信。
鳞:1.鱼类、爬行动物和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具有保护作用的薄片状组织,由角质、骨质等构成。2.像鱼鳞的:鳞茎。鳞波。遍体鳞伤。3.姓。
鸿:1.大雁:鸿雁。鸿毛。雪泥鸿爪(喻往事遗留的痕迹)。2.大:鸿博。鸿图。鸿沟。鸿儒。鸿福。鸿运。鸿烈。3.指书信:来鸿。4.姓。
“目断鳞鸿”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实际生活中还真能找到它的影子。比如,你给朋友发了条重要消息,对方却一直没回,你时不时打开手机刷新页面,眼睛都快把屏幕盯穿了——这不就是“目断鳞鸿”吗?字面意思是“眼睛望断了鱼和雁”,古人用鱼、雁代指书信,说的其实就是等人回信的焦灼心情。
为什么这个成语用鱼和雁来比喻?古代没有手机和网络,人们只能靠书信传递消息。传说中,鱼肚子和雁脚能藏信,比如苏武牧羊时就把帛书系在雁足上传递求救信号。所以“鳞鸿”就成了书信的代称,“目断”则生动描绘了望眼欲穿的状态。
职场中也常见这样的场景。比如实习生小王把精心准备的方案发给了主管,接下来三天都在工位上坐立不安,每次听到邮件提示音就心跳加速。同事打趣他:“别把电脑盯出洞了,你这叫现代版目断鳞鸿!”这种等待反馈的焦虑,古今其实并无不同。
现代社会还需要这个成语吗?现在虽然有了即时通讯工具,但等待重要回复时的心情反而更强烈了。微信的“对方正在输入…”提示就像个心理过山车,尤其是当这行字反复出现又消失时,那种抓心挠肝的感觉,简直比古人等驿马送信还煎熬。有个朋友甚至发明了“屏幕指纹检测法”——通过手机屏幕上的指纹深浅判断自己刷新了多少次。
我倒觉得这个成语在数字时代有了新生命。它不仅提醒我们沟通要及时,更让我们反思:当技术让信息传递变快时,为什么等待的焦虑反而被放大了?或许因为即时通讯创造了“随时回应”的错觉,而现实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下次等不到回复时,不妨泡杯茶,想想古人目送鸿雁飞过天际的画面——有些等待,本就是这个快速时代难得的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