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ún fēi mù duàn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心向往之,不能自持。
成语出处:《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远看时意散心惊,近睹者魂飞目断。”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魂飛目斷
英文翻译:Mind flying and eyes breaking
魂:1.指精神或情绪:梦魂萦绕。神魂颠倒。2.特指崇高的精神:国魂。民族魂。3.泛指事物的人格化精神:花魂。诗魂。
飞:1.(鸟、虫等)鼓动翅膀在空中活动:飞蝗。鸟飞了。2.利用动力机械在空中行动:飞行。明天有飞机飞上海。3.在空中飘浮游动:飞云。飞沙走石。飞雪花了。4.形容极快:飞奔。飞跑。飞涨。5.挥发:盖上瓶子吧,免得香味儿飞了。樟脑放久了,都飞净了。6.意外的;凭空而来的:飞灾。飞祸。流言飞语。7.姓。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断:1.(长形的东西)分成两段或几段:砍断。割断。绳子断了。2.断绝;隔绝:断水。断电。断奶。断了关系。音讯断了。3.间断:她每天都来给老人洗衣、做饭,从没有断过。4.拦截:把对方的球断了下来。5.戒除(烟酒):断烟。断酒。6.姓。7.判断;决定:断语。诊断。独断专行。这个案子断得公道。8.绝对;一定(多用于否定式):断无此理。断不能信。
“魂飞目断”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先来看个具体场景:深夜独行山路时,忽然看见树丛中闪过两道绿光,老张顿时魂飞目断,手脚发麻定在原地——这种既恐惧又无法移开视线的矛盾状态,正是成语的精妙所在。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和"目瞪口呆"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动作的主动性。"魂飞目断"强调主体在极度震惊中仍保持视觉关注,像被磁石吸住般无法自主。比如考古队员发现千年壁画时,既为岁月侵蚀而痛心,又被艺术魅力震慑,这种复杂情绪用魂飞目断比单纯惊讶更传神。
现代生活中还能用这么文绉绉的成语吗?上周参观科技馆时,我看着量子计算机的精密结构,确实产生了魂飞目断的体验。既惊叹人类智慧的高度,又对未知领域产生本能的敬畏,这种科技时代的震撼,用传统成语表达反而有种反差萌。
有人质疑成语的实用性,我倒觉得关键在于如何活化运用。短视频创作者拍摄悬崖秋千的体验时,配上"坐上去瞬间魂飞目断"的字幕,既保留文化韵味又符合年轻表达。语言就像河流,老词新用才能保持生命力。
从文学创作角度,这个成语特别适合制造悬念。推理小说里侦探发现关键证据时,用魂飞目断既能表现震惊程度,又暗示后续会有突破性进展。比起平铺直叙的描写,四字成语像给文字装了弹簧,让情节更有张力。
最后分享个冷知识:这个成语在古代戏曲中常配合"亮相"动作使用。演员通过眼神的瞬间凝固,配合衣袖颤抖的细节,把抽象成语转化为具象表演。下次看传统戏剧时,可以特别留意这种语言与肢体的双重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