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ià
  • ché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ù wú xià chén

成语解释:下尘:下风,比喻地位低下的人。眼睛不往下看。形容态度高傲,看不起地位比自己低下的人。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那宝钗却又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深得下人之心。”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眼光向上

繁体字形:目無下塵

英文翻译:look down on the masses

目无下尘的意思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5.姓。[mó]见【南无】。

下:1.方位词。位置在低处的:下游。下部。山下。往下看。2.等次或品级低的:下等。下级。下策。下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次。下半年。下不为例。4.向下面:下达。下行。5.方位词。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名下。部下。在党的领导下。在这种情况下。6.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时下。节下。年下。7.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下都同意。往四下一看。8.姓。9.由高处到低处:下山。下楼。顺流而下。10.(雨、雪等)降落:下雨。下雪。下霜。11.发布;投递:下命令。下通知。下战书。12.去;到(处所):下乡。下车间。下馆子。13.退场:八一队的五号下,三号上。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右边的旁门下。14.放入:下种。下面条。下本钱。下网捞鱼。15.进行(棋类游艺或比赛):下围棋。咱们下两盘象棋吧!16.卸除;取下:下装。把敌人的枪下了。把窗户下下来。17.做出(言论、判断等):下结论。下批语。下定义。18.低于;少于:参加大会的不下三千人。19.用在“两、几”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下。就这么几下,你还要逞能?‖也说下子。20.表示由高处到低处:坐下。躺下。传下一道命令。21.表示有空间,能容纳:坐得下。这个剧场能容下上千人。这间屋子太小,睡不下六个人。22.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打下基础。定下计策。准备下材料。

尘:1.飞扬的或停附在物体上的灰土:尘埃。2.佛教道教指现实世界:红尘。尘凡。3.行迹;踪迹:步人后尘。

成语评论

目无下尘”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人态度高傲、轻视他人。比如同事小王刚升职后,对基层员工的需求充耳不闻,同事私下议论:“他现在真是目无下尘,连招呼都不愿打了。”这种状态往往让人际关系变得紧张。

有人问:这种态度是怎么形成的?其实多数时候,目无下尘并非刻意为之。就像刚学会骑车的孩子会嘲笑走路的人,人在获得新成就时容易陷入“俯视陷阱”。上周我看到邻居阿姨因为炒股赚了钱,突然对保洁员挑三拣四,事后她自己都懊恼:“当时就像被猪油蒙了心。”

换个角度看,如何化解这种状态?我曾在登山时遇到启发:当我在半山腰俯视山脚时,云雾突然散开,露出更高处的皑皑雪峰。这种视觉冲击让我顿悟——自以为的“高位”永远都是相对的。就像职场中,再资深的前辈也会遇到需要向年轻人请教新媒体运营的时刻。

记得去年部门新来的实习生小张,虽然学历普通,但对直播带货有独到见解。当初对他爱答不理的销售主管,现在每逢策划活动都要主动请教。这个转变印证了我的观察:保持谦逊不是示弱,而是给未来的可能性留扇窗。

生活中最动人的风景,往往藏在平视的视角里。菜市场卖豆腐的大婶能说出人生哲理,快递小哥的手机相册存着惊艳的街头摄影。当我们放下“上下”的执念,那些曾被忽视的闪光点,自然会像夜空的星辰般浮现。

目无下尘的造句

  1. 造句 目无下尘,趾高气扬,那是理所当然的,毕竟,并不是人人可以做列嘉辉。
  2. 造句 因此,尽管见了人仍旧一副目无下尘的样子,心思却真的是越来越细密小心了。
  3. 造句 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总是目无下尘。
  4. 造句 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
  5. 造句 替他卖命,最恨文人孤高自诩,目无下尘,无名批判,官道茫茫。
  6. 造句 路上虽横着桐城武家数十骑人马,可这三人自视甚高,目无下尘,径直向南已走了三步。
  7. 造句 大家投以羡慕,红梅一眼珠子一转,面露微笑,仰起头,一种目无下尘的孤傲。
  8. 造句 智广大师待人和善,不管贩夫走卒,还是达官显贵,都是笑脸相迎,既不阿谀献媚,也不目无下尘。
  9. 造句 而且薛宝钗的行为豁达、随风从时,不比林黛玉的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所以比林黛玉得下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