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án tiān xí dì
成语解释:瞒:隐瞒实情。指瞒上欺下,一手遮天
成语出处:清·洪楝园《警黄钟》第三出:“说邻封安然无事,那日问环球公法,谁是谁非。他瞒天席地,不令主知。”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欺骗
繁体字形:瞞天蓆地
英文翻译:Hiding the truth
瞒:[mán]1.隐藏实情,不让别人知道:瞒哄。隐瞒。瞒天过海。2.〔瞒瞒〕贪爱酒色的样子。3.闭目的样子。[mén]惭愧的样子。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席:1.用苇篾、竹篾、草等编成的片状物,用来铺炕、床、地或搭棚子等:草席。凉席。炕席。一领席。2.座位;席位:出席。入席。缺席。退席。硬席。软席。来宾席。3.特指议会中的席位,表示当选的人数。4.成桌的饭菜;酒席:摆了两桌席。5.用于所说的话语或成桌的酒菜:一席话。一席酒。6.姓。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你见过用"瞒天席地"形容的场景吗?比如老张把自家院子里的杂草堆成小山,又在上面铺层塑料布,邻居问起就说"准备种菜",其实是要遮挡拆迁队视线——这就是典型的瞒天席地。
这个成语核心在"掩盖"和"扩大"的矛盾统一。为什么说它比单纯隐瞒更危险?因为它不只是藏匿真相,更是用夸张的假象制造新的事实。就像有人用十份精美PPT包装一个漏洞百出的项目,既掩盖问题又虚构价值,这才是真正需要警惕的。
现代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是什么?看看社交媒体就知道。有人把三菜一汤拍成满汉全席,用滤镜把出租屋修成豪宅,这种精心设计的"生活展演"何尝不是数字时代的瞒天席地?这种修饰本身无伤大雅,但当人人都开始用虚拟镀金层覆盖真实生活时,可能模糊现实与幻象的边界。
如何正确理解这个成语的警示意义?关键在于分辨善意修饰与恶意欺诈的界限。就像老木匠用雕花木板遮挡墙缝是智慧,但用纸板冒充承重墙就是灾难。现代社会的信息洪流中,我们既要学会识破他人制造的幻象,也要警惕自己成为幻象的制造者。
从个人经验看,适度"瞒天席地"其实是生存技能。求职时优化简历重点,谈判时强调优势项目,这种选择性呈现就像给珍珠串条丝线——重点在珍珠本身的价值。但若把鱼目染成珍珠颜色,那就完全背离了成语的本意。
下次遇到特别完美的说辞或异常华丽的场面,不妨多问一句:这是真实价值的自然流露,还是刻意营造的认知迷雾?保持这种清醒认知,才能在现代社会的信息迷宫中找到真实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