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án
  • tiān
  • má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án tiān mán dì

成语解释:指瞒上欺下

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哭存孝》第一折:“你便休得要瞒天瞒地,你则会帐房里闲坐的,咱可便委其实。”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瞞天瞞地

英文翻译:To hide from the world

瞒天瞒地的意思

瞒:[mán]1.隐藏实情,不让别人知道:瞒哄。隐瞒。瞒天过海。2.〔瞒瞒〕贪爱酒色的样子。3.闭目的样子。[mén]惭愧的样子。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瞒:[mán]1.隐藏实情,不让别人知道:瞒哄。隐瞒。瞒天过海。2.〔瞒瞒〕贪爱酒色的样子。3.闭目的样子。[mén]惭愧的样子。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成语评论

提到"瞒天瞒地"这个成语,大家可能觉得它和"瞒天过海"有点像,但仔细琢磨会发现不同。"瞒天过海"是巧妙伪装,而"瞒天瞒地"更像全方位隐瞒——既想骗过天上的神明,又要糊弄地上的凡人。这种行为的本质是什么?或许可以理解为试图用层层伪装掩盖真实意图。

举个生活化的例子:小明考试前通宵打游戏,第二天拿着黑眼圈说"昨晚复习太用功",转头又跟同学吹嘘自己"根本没翻书"。这种既要让父母觉得他努力,又要在朋友面前装潇洒的行为,不正是现实版的"瞒天瞒地"?有意思的是,这种双面表演往往要消耗更多精力来圆谎。

工作中也常见类似现象。比如某项目经理明知产品存在缺陷,却既在周报里写"进展顺利",又在客户面前打包票"绝对没问题"。这种双重隐瞒看似聪明,实则像走钢丝——当测试数据和用户反馈同时摆在桌面时,精心编织的谎言就会像肥皂泡般破灭。

从历史角度看,明朝嘉靖年间严嵩父子把持朝政时,既在皇帝面前扮演忠臣,又在民间横征暴敛,可谓将"瞒天瞒地"发挥到极致。但历史规律告诉我们,这种建立在谎言上的权力终究难以持久。当真相的潮水退去时,再精妙的伪装也会露出破绽。

现代社会中,信息透明度越来越高,"瞒天瞒地"的操作空间正在缩小。就像直播带货的主播,既要在镜头前展示完美妆容,又要处理镜头后的产品瑕疵,这种割裂状态反而容易引发信任危机。个人认为,与其费心编织双重谎言,不如在坦诚沟通中寻找解决方案——毕竟,真实的瑕疵好过虚假的完美。

当遇到需要"瞒天瞒地"的情境时,不妨先问自己:这种双重隐瞒真的必要吗?有没有更简单的处理方式?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真诚带来的沟通成本,其实远低于维护双重谎言需要耗费的心力。就像阳光下的水晶,虽然会显露杂质,却也因真实而闪耀独特光芒。

瞒天瞒地的造句

  1. 造句 呵呵,道兄不愿提及此事,却瞒天瞒地瞒不了自己的内心。
  2. 造句 郭嘉瞒天瞒地,也不会欺瞒甄宓你啊。
  3. 造句 你想想,一个人行事瞒天瞒地却瞒不了自己,这种纠结处的煎熬其实本来就存在。
  4. 造句 你瞒天瞒地,瞒了吐谷浑的人还顺便把我们一波同来的使臣也给瞒了,而且一瞒就是几个月,你可真能瞒啊。
  5. 造句 你从前欺侮我的手段,我都记得一清二楚!这掌法绝对出自你手,你瞒天瞒地也瞒不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