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án tiān mèi dì
成语解释:指瞒上欺下,没有一句真话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闹铜台》第一折:“我那日离山营,到铜城见仓官坏法胡行径,专瞒天昧地不公平。”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瞞天昧地
英文翻译:To hide from the world
瞒:[mán]1.隐藏实情,不让别人知道:瞒哄。隐瞒。瞒天过海。2.〔瞒瞒〕贪爱酒色的样子。3.闭目的样子。[mén]惭愧的样子。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昧:1.糊涂;不明白:蒙昧。愚昧。素昧平生(一向不认识)。2.隐藏:拾金不昧。昧良心。3.昏暗:幽昧。4.冒犯;冒昧:昧死。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瞒天昧地”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咱们先看个场景:办公室里老张负责的项目明明进度落后,却拍胸脯保证“下周准时上线”。同事小李偷偷摇头:“他这是瞒天昧地呢,实际开发文档都没写完。”这时候你恍然大悟——原来用欺骗手段掩盖真相就叫作瞒天昧地。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普通撒谎有什么区别?”关键在“天”和“地”的象征意义。就像古代农民烧荒时用浓烟遮挡天地,现代人用精心编织的谎言构建虚假全景。比如某网红宣称素颜出镜,实际用了三层滤镜,这种既要欺骗大众(天)又要糊弄自己(地)的双重伪装,才是成语的精髓。
我发现这个成语特别适合形容某些商业套路。某电商平台“限时三折”的红色横幅挂了整整三个月,消费者就像被蒙在鼓里的买家,既看不清市场真实行情(天),又摸不透商家的定价策略(地)。这种营销手段虽然短期有效,但就像纸灯笼终究包不住火。
有个有趣现象:越是信息透明的时代,瞒天昧地的行为反而越有市场。就像疫情期间某些商家把普通口罩包装成“纳米抗菌型”,利用信息差制造认知迷雾。不过换个角度看,这也倒逼我们炼就火眼金睛——当越来越多人学会查成分表、看检测报告,那些拙劣的伪装自然无所遁形。
最后分享个生活观察。小区里总有人遛狗不牵绳,被物业询问时理直气壮:“我家狗乖得很!”可转头狗狗就追着快递车狂奔。这种既想逃避规则约束(瞒天),又不愿承认潜在风险(昧地)的心态,是不是像极了成语描绘的微妙状态?说到底,坦诚或许才是破解所有谎言的终极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