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īn
  • gōng
  • né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īn gōng fá néng

成语解释:矜、伐:自夸。夸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

成语出处:三国 魏 刘劭《人物志 卷下 释陵人》:“彼小人则不然,矜功伐能,好以陵人。”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夸耀自己

繁体字形:矜功伐能

英文翻译:To be humble

矜功伐能的意思

矜:[jīn]1.怜悯;怜惜:矜怜。2.自尊自大;自夸:骄矜。不矜不伐(不自大自夸)。3.慎重;拘谨:矜持。[guān]1.同“”。2.同“”。[qín]古代指矛柄。

功:1.功劳(跟“过”相对):立功。记一大功。2.成效和表现成效的事情(多指较大的):教育之功。功亏一篑。大功告成。好大喜功。3.技术和技术修养:唱功。功架。基本功。4.一个力使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伐:1.砍(树):伐木。伐了几棵树。2.攻打:征伐。讨伐。北伐。3.姓。4.自夸:伐善。不矜不伐(不自大自夸)。

能:[néng]1.能力;才干:技能。能耐。无能之辈。2.能量的简称。3.有能力的:能人。能手。能者多劳。这几个人就数他能。4.a)“能”表示具备某种能力或达到某种效率,“会”表示学得某种本领。初次学会某种动作用“会”,恢复某种能力用“能”:小弟弟会走路了。他病好了,能下床了。具备某种技能可以用“能”,也可以用“会”:能写会算。达到某种效率,用“能”,不用“会”:她一分钟能打一百五十个字。b)名词前面文言可以用“能”,白话只用“会”:能诗善画。会英文。会象棋。c)跟“不…不”组成双重否定,“不能不”表示必须,“不会不”表示一定:你不能不来啊!。他不会不来的。在疑问或揣测的句子里都表示可能:他不能(会)不答应吧?d)对于尚未实现的自然现象的推测,用“能(够)”,不用“可(以)”:这雨能下长么?e)用在跟某些动词结合表示被动的可能性时,用“可”,不用“能”:我们是不可战胜的。[nài]1.同“”。2.姓。

成语评论

矜功伐能”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总爱炫耀自己的功劳和能力,生怕别人看不见。比如公司会议上,同事A刚说完“这次项目成功全靠我熬夜改方案”,转头同事B就接话:“要不是我拉客户,方案再好也没用啊!”——这种互相较劲、抢功劳的场景,就是典型的“矜功伐能”。

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表现呢?其实背后藏着两种心理:要么是缺乏安全感,想用功劳证明价值;要么是竞争压力大,生怕被埋没。比如实习生小王,明明只是参与了数据整理,却在汇报时说成“主导了核心分析”。这种夸大行为短期内可能获得关注,但长期会让人质疑诚信度。

矜功伐能真的能带来好处吗?我们来看个反例。市场部老张总把“这个创意是我想的”挂嘴边,结果团队新人再也不愿主动提建议。三年后部门创新力明显下滑,老张反而抱怨“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爱动脑子”。可见过度自我标榜就像遮阳伞,暂时挡住别人的光芒,最终却让整个团队陷入阴影。

换个角度想,真正的能力需要炫耀吗?就像成熟的麦穗总是低头,职场中那些踏实做事的人,反而更容易获得持久信任。记得之前合作过的项目负责人李姐,她总把“我们团队”挂在嘴边,年终评优时所有组员都主动推选她当代表。这种不争不抢的姿态,反而让她的能力被更多人看见。

在自媒体时代,有人把矜功伐能玩出了新花样:朋友圈晒加班照配文“凌晨三点的城市”,短视频里“不小心”露出名牌包logo。但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过度表演容易适得其反。我观察到,那些持续输出优质内容的博主,往往更专注于事情本身,他们的影响力反而像滚雪球般增长。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矜功伐能就像给气球打气,适当展现能让气球飞起来,过度膨胀却会导致爆炸。真正聪明的人,懂得在证明自己和成就他人之间找到平衡点。就像登山时既要有攀顶的勇气,也要记得给队友递一瓶水——这样的旅程,才能走得更远更稳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