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ǎo shì biàn sú
成语解释:指纠正和改变不良的世风民俗。
成语出处:《宋史 王安石传》:“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矯丗變俗
英文翻译:Changing the world
矫:[jiǎo]1.把弯曲的弄直;纠正:矫正。2.强壮;勇敢:矫健。3.假托:矫命。[jiáo]〔矫情〕〈方〉强词夺理,无理取闹:别太矫。情(qing)。
世:1.时代:近世。当世。2.人的一生:一生一世。3.一代传一代的:世医。世交。4.指有世交关系的:世叔。5.一代一代父子相承而形成的辈分:第十五世孙。6.世界;社会:举世无双。公之于世。7.地质年代分期的第四级。如新生代第四纪分成更新世和全新世。
变:1.和原来不同;变化;改变:情况变了。变了样儿。2.改变(性质、状态);变成:沙漠变良田。后进变先进。3.使改变:变废为宝。变农业国为工业国。4.能变化的;已变化的:变数。变态。5.变卖:变产。6.变通:通权达变。7.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事变。变乱。8.指变文:目连变。9.姓。
俗:1.风俗:习俗。移风易俗。2.大众的;通行的;习见的:约定俗成。通俗。3.趣味不高的;令人厌恶的:庸俗。俗气。4.没出家的人;世俗:僧俗。还俗。
“矫世变俗”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说白了就是“改变社会风气”。比如以前村里人觉得女孩子读书没用,现在大家抢着送女儿上学,这就是典型的“矫世变俗”。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人们会想要改变社会习俗?答案很简单——旧的观念可能阻碍进步,就像过去缠足陋习被废除一样。
再举个现代例子。十年前随地吐痰很常见,现在街上几乎看不到了。怎么做到的?先是媒体宣传“痰里有病菌”,接着商场放了更多垃圾桶,最后大家互相提醒。这说明“矫世变俗”需要三步走:讲道理、给工具、形成习惯。
有人可能会问:改变习俗会不会太折腾?看看垃圾分类就知道了。上海刚开始推行时,大爷大妈天天对着图表研究,确实麻烦。但三个月后,70%的人养成了分类习惯。这告诉我们:短期的麻烦可能换来长期的便利,就像用智能手机需要学习,但学会后生活方便多了。
个人觉得,现代社会的“矫世变俗”更多是润物细无声。比如直播带货改变了购物方式,网课改变了学习模式。这些变化不像古代变法那样轰轰烈烈,却实实在在地重塑着我们的生活。关键是要保持开放心态,别急着说“以前更好”,毕竟马车变汽车时也有人怀念马粪味呢。
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年轻人开始重新学方言了。这和过去“只说普通话”的风气截然相反。或许这就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不再非黑即白,而是在传统与现代间找到平衡。就像做菜,老配方可以保留,但也不妨试试新调料,说不定能碰撞出惊喜。
下次看到有人做不合常规的事,别急着摇头。说不定他正在尝试“矫世变俗”,就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社会这锅老汤,总得不断加新料才能保持鲜味。重要的是把握尺度:既别固守陈规,也别为变而变,找到那个让生活更好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