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iào fēng biàn sú
成语解释:犹言移风易俗。
成语出处:《南齐书·崔祖思传》:“详察朝士,有柴车蓬馆,高以殊等;雕墙华轮,卑其称谓。驰禽荒色,长违清编,嗜音酣酒,守官不徙,物识义方,且惧且劝,则调风变俗,不俟终日。”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风俗等
繁体字形:調風變俗
英文翻译:Changing customs
调:[diào]1.乐曲;乐谱:曲调。采菱调。2.乐曲定音的基调或音阶:C大调。五声调式。3.语音上的声调:调号。调类。4.说话的腔调:南腔北调。5.口气;论调:一副教训人的调。两人人的发言是一个调。6.人所蕴含或显露出来的风格、才情、气质:情调。格调。7.选调;提拨:从基层调选干部。8.调动:岗位调整。9.征集;征调:调有余补不足。10.调查:调研。内查外调。11.提取、调取(文件、档案等):调档。12.调换:调座位。[tiáo]1.搭配均匀,配合适当:调和。调谐。风调雨顺。饮食失调。2.使搭配均匀,使协调:调配。调味。3.调停使和解(调解双方关系):调停。调处。4.调剂:以临万货,以调盈虚。5.调理使康复:调养。调摄。6.调教;训练:有膂力,善调鹰隼。7.挑逗;戏弄:调笑。调情。调戏。酒后相调。[zhōu]朝,早晨:《广韵·平尤》:“调,朝也。”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讽刺。
变:1.和原来不同;变化;改变:情况变了。变了样儿。2.改变(性质、状态);变成:沙漠变良田。后进变先进。3.使改变:变废为宝。变农业国为工业国。4.能变化的;已变化的:变数。变态。5.变卖:变产。6.变通:通权达变。7.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事变。变乱。8.指变文:目连变。9.姓。
俗:1.风俗:习俗。移风易俗。2.大众的;通行的;习见的:约定俗成。通俗。3.趣味不高的;令人厌恶的:庸俗。俗气。4.没出家的人;世俗:僧俗。还俗。
哎哟,今天咱来唠唠“调风变俗”这个成语,你别说,这词儿乍一听有点文绉绉的,但说白了就是“调整风气、改变习俗”嘛。比如最近咱们小区搞垃圾分类,一开始大伙儿都觉得麻烦,结果居委会带头搞宣传、发积分奖励,现在连王大妈都成了“环保达人”。你瞅瞅,这不就是典型的调风变俗?小改变也能撬动大习惯!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调风变俗非得是政府或者大人物才能干吗?”嘿,可别小看普通人的力量!记得老李开的早餐铺不?以前大家都用一次性餐具,后来他主动换成不锈钢碗筷,还搞了个“自带杯子减五毛”的活动。结果你猜咋着?整条街的店铺现在都跟着学环保了。所以说啊,调风变俗这事儿,关键得有人敢开头炮。
不过话说回来,改变旧习俗哪有那么容易?就像我二叔总念叨:“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说改就改?”这时候就得用点巧劲儿。去年村里办婚礼,年轻人把“天价彩礼”改成了“才艺比拼”,既保留了喜庆氛围,又减轻了经济压力。你品品,调风变俗可不是硬碰硬,而是得找新老观念的平衡点,对吧?
要我说啊,这词儿在现代社会还有个新解法——科技推动风俗进化。就拿移动支付来说,十年前谁能想到买个煎饼果子都不用掏钱包?现在连寺庙功德箱都贴着二维码呢!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改变,可不就是新时代的调风变俗嘛。话说回来,咱们既要尊重传统,也得给新事物留点生长空间,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最后扯句实在的,调风变俗这事儿就像煮火锅,火候太猛容易糊锅,火候不够又煮不熟。关键得把握节奏,让改变自然发生。下次要是看见啥新鲜事儿挑战老规矩,别急着否定,先想想:这说不定就是下一个调风变俗的好苗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