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ò kǒu tòng mà
成语解释:破口:恶语。满口恶语骂人
成语出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老太婆坐在窗下,指着丈夫就破口痛骂:‘你这个蠢货,真是个地道的傻瓜!’”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骂人
繁体字形:破口痛駡
英文翻译:Swearing
破:1.完整的东西受到损伤变得不完整:手破了。纸戳破了。袜子破了一个洞。2.使损坏;使分裂;劈开:破釜沉舟。势如破竹。破开西瓜。3.整的换成零的:一元的票子破成两张五角的。4.突破;破除(规定、习惯、思想等):破格。破例。破记录。5.打败(敌人);打下(据点):攻破城池。大破敌军。6.花费:破钞。破费。破工夫。7.使真相露出;揭穿:说破。一语道破。案子已经破了。8.受过损伤的;破烂的:破衣服。房子很破了。9.讥讽东西或人不好(含厌恶意):谁看那破戏!
口: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痛:1.疾病创伤等引起的难受的感觉:头痛。肚子痛。伤口很痛。2.悲伤:悲痛。哀痛。3.尽情地;深切地;彻底地:痛击。痛骂。痛歼。痛饮。痛下决心。
骂:1.用粗野或恶意的话侮辱人:不打人不骂人。2.斥责:他爸爸骂他不争气。
“破口痛骂”这个成语,字面上就带着一股火药味。比如:邻居家的小孩打碎了客厅的花瓶,他妈妈气得满脸通红,叉着腰站在门口破口痛骂:“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这花瓶是你爸从国外带回来的啊!”孩子缩在角落,眼泪啪嗒啪嗒往下掉。
有人可能会问:“破口痛骂和普通责骂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破口”二字——它不仅仅是批评,而是情绪失控下的激烈宣泄,往往伴随着提高音量、肢体动作甚至人身攻击。比如职场中,领导发现下属弄丢了重要文件,拍着桌子破口痛骂:“你脑子里装的是浆糊吗?这点事都做不好!”这种情况下,责骂已经超出了解决问题的范畴。
生活中其实不乏温和的处理方式。上周在超市,我看到一位老爷爷的购物车不小心撞到了年轻人的脚。年轻人本想发火,老爷爷连忙道歉:“对不住啊小伙子,我眼神不太好。”结果年轻人反而笑着摆摆手:“没事没事,您慢点走。”你看,换种表达方式就能避免一场冲突。这让我想到:情绪上头时,给自己三秒钟深呼吸,或许就能把“破口痛骂”变成有效沟通。
为什么人们会忍不住破口痛骂?心理学研究显示,当人感到被冒犯或压力爆表时,杏仁核会触发“战斗反应”。就像前两天快递员送错包裹,收件人扯着嗓子在楼道里破口痛骂:“你们公司都是吃干饭的吗?”这种爆发更多是长期积压情绪的发泄,而不单纯因为当前的小失误。
我个人更倾向“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有次同事误删了我做的报表,当时确实气血上涌,但我选择去茶水间冲了杯咖啡。回来后冷静地说:“我们先把数据恢复,之后做个双人备份机制怎么样?”结果不仅解决了问题,还优化了工作流程。愤怒就像烫手的山芋,急着扔出去会烫伤别人,凉一凉反而更好拿。
观察街头吵架也很有意思。两个司机因为剐蹭吵得面红耳赤,破口痛骂的声音整条街都听得见。可当交警过来划定责任后,双方反而偃旗息鼓。这说明很多激烈争吵的根源,并不在于事情本身,而是对公平裁决的迫切需求。如果我们能快速找到裁判机制,很多骂战其实根本不会升级。
语言是把双刃剑。适度的严厉能敲响警钟,但失控的谩骂只会制造裂痕。下次想要破口痛骂时,不妨试试把指责句换成“我”字句,比如不说“你永远不守时”,而说“我等得有点心慌”。你会发现,柔软的表达反而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