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ó yá shǔn xuè
成语解释:磨利牙齿,吮吸鲜血。多形容像野兽一样嗜杀。
成语出处:唐·李白《蜀道难》:“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十分凶残
繁体字形:磨牙吮血
英文翻译:sanguinariness
磨:[mó]1.摩擦:脚上磨了几个大泡。我劝了他半天,嘴唇都快磨破了。2.用磨料磨物体使光滑、锋利或达到其他目的:磨刀。磨墨。磨玻璃。铁杵磨成针。3.折磨:他被这场病磨得改了样子了。4.纠缠;磨烦(mò·fan):这孩子可真磨人。5.消灭;磨灭:百世不磨。6.消耗时间;拖延:磨洋工。磨工夫。[mò]1.把粮食弄碎的工具,通常是两个圆石盘做成的:一盘磨。电磨。推磨。2.用磨把粮食弄碎:磨面。磨豆腐。磨麦子。3.掉转;转变:把汽车磨过来。我几次三番劝他,他还是磨不过来。
牙:1.人和高等动物咬切、咀嚼食物的器官,由坚固的骨组织和釉质构成。人的牙按部位和形状的不同,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通称牙齿,也叫齿。2.特指象牙:牙筷。牙章。牙雕。3.形状像牙齿的东西:牙子。4.姓。5.牙子2:牙行。
吮:嘬;聚缩嘴唇而吸取:吮乳。
血:[xuè]1.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红色,有腥气,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作用是把养分和激素输送给体内各个组织,收集废物送到排泄器官,调节体温和抵御病菌等。也叫血液。2.有血统关系的:血亲。血缘。3.比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4.指月经。5.姓。[xiě]义同“血”(xuè):流了一点血。吐了两口血。
提到“磨牙吮血”,许多人可能会联想到字面意义上的“牙齿摩擦、吸食血液”,听起来怪吓人的。但你知道吗?这个成语其实和字面意思完全不同。它最早出自李白的《蜀道难》,原句是“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用来形容野兽的凶残,后来比喻某些人为了私利不择手段的贪婪状态。
举个例子:一家公司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恶意低价倾销产品,甚至造谣抹黑竞争对手。这种行为算不算“磨牙吮血”?答案是肯定的——用破坏市场规则的方式争夺利益,就像野兽撕咬猎物般野蛮。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还存在“磨牙吮血”的现象吗?其实换个角度就能发现端倪。比如某网红博主为博流量,编造虚假故事煽动网友情绪,导致当事人被网暴。这种用他人痛苦换取自身利益的行为,正是成语的现代写照。
但要注意,这个成语不能随便乱用。比如朋友间开玩笑说“你吃炸鸡的样子像磨牙吮血”,这显然不恰当。因为成语带有强烈的负面色彩,只适用于形容极端贪婪或残暴的行为。就像我们不能用“洪水猛兽”形容小孩子调皮一样,语境匹配很重要。
在我看来,“磨牙吮血”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人性中的阴暗面。但换个角度想,正因为有这样的成语存在,反而能提醒我们警惕那些披着文明外衣的掠夺行为。就像看到有人在地铁上抢座位,虽然不算大恶,但若演变成日常习惯,是否也算某种程度上的“小恶积累”呢?
正确使用这个成语的关键,在于抓住“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核心。比如某地开发商强拆民居时,若存在暴力威胁、利益输送等行为,用“磨牙吮血”形容就非常贴切。它比单纯说“贪婪”更有画面感,能让人联想到锋利的牙齿刺破皮肤的血腥场景。
最后想说,语言就像工具箱里的锤子,用对地方才能发挥价值。当我们用“磨牙吮血”批评某种现象时,其实也在为文明社会划出底线——有些红线,无论如何都不该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