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èi
  • zuǐ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ó yá fèi zuǐ

成语解释:指反复琐碎的谈话或争论

成语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55回:“我的性儿你是知道的,我是合你磨牙费嘴的人么?”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无用的争论

繁体字形:磨牙費嘴

英文翻译:Molars waste mouth

磨牙费嘴的意思

磨:[mó]1.摩擦:脚上磨了几个大泡。我劝了他半天,嘴唇都快磨破了。2.用磨料磨物体使光滑、锋利或达到其他目的:磨刀。磨墨。磨玻璃。铁杵磨成针。3.折磨:他被这场病磨得改了样子了。4.纠缠;磨烦(mò·fan):这孩子可真磨人。5.消灭;磨灭:百世不磨。6.消耗时间;拖延:磨洋工。磨工夫。[mò]1.把粮食弄碎的工具,通常是两个圆石盘做成的:一盘磨。电磨。推磨。2.用磨把粮食弄碎:磨面。磨豆腐。磨麦子。3.掉转;转变:把汽车磨过来。我几次三番劝他,他还是磨不过来。

牙:1.人和高等动物咬切、咀嚼食物的器官,由坚固的骨组织和釉质构成。人的牙按部位和形状的不同,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通称牙齿,也叫齿。2.特指象牙:牙筷。牙章。牙雕。3.形状像牙齿的东西:牙子。4.姓。5.牙子2:牙行。

费:1.费用:水电费。医药费。免费。收费。2.花费;耗费:费心。消费。费了半天工夫。3.用得多;消耗得多(跟“省”相对):老式汽车费油。走山路费鞋。孩子穿衣裳真费。4.姓。

嘴:1.口的通称:张嘴。闭嘴。2.(嘴儿)形状或作用像嘴的东西:瓶嘴儿。茶壶嘴儿。烟嘴儿。3.指说的话:嘴甜。别多嘴。

成语评论

提到“磨牙费嘴”,许多人可能觉得这个词有点陌生。但仔细想想,生活中其实处处藏着它的影子。比如,你和朋友争论“奶茶到底加不加珍珠”,花了半小时还没结论——这就是典型的“磨牙费嘴”。这个词原本形容反复咀嚼食物,后来引申为在琐事上耗费口舌,既形象又有趣。

为什么人们总陷入“磨牙费嘴”的怪圈?举个例子:同事A坚持PPT必须用蓝色标题,同事B则认为紫色更醒目,两人为此争执不下。表面看是颜色选择问题,实则是双方都执着于证明自己“正确”。这时候,如果能问一句:“我们讨论的核心目标是什么?”或许就能跳出细节纠缠,回归正题。

有人可能会问:“难道所有争论都是浪费时间吗?”当然不是!有效的辩论能激发创意,但区别在于是否围绕核心目标。比如产品团队讨论用户需求时,如果全程纠结按钮的圆角弧度而忽略功能逻辑,就属于典型的“磨牙费嘴”。这时候可以尝试设定讨论时限,或者用数据佐证观点。

个人认为,现代人尤其需要警惕“磨牙费嘴”的陷阱。以前段时间帮父母设置手机为例:老人总担心点错按钮会“弄坏手机”,反复询问每个步骤;年轻人急着用专业术语解释,结果越说越迷糊。后来改用“就像电视机换台一样简单”的比喻,问题迎刃而解。这说明,跳出固有表达框架往往比坚持“正确说法”更重要。

如何让沟通更高效?不妨试试“三步法”:先说结论,再列理由,最后确认共识。比如网购遇到纠纷时,与其和客服争论“为什么物流延迟”,不如直接说:“我希望今天能收到解决方案,因为包裹里有急用物品。您看是补发还是退款更快捷?”这种方式既明确诉求,又给对方留出解决空间,避免无意义的拉锯战。

最后分享个小发现:观察地铁里吵架的情侣,90%的对话都在重复相同内容。这时候如果其中一方突然说:“要不我们先吃火锅,吃完再继续吵?”往往能瞬间打破僵局。你看,幽默感有时比逻辑更能破解“磨牙费嘴”的困局。毕竟,沟通的本质是连接,而不是较量输赢。

"磨牙费嘴"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