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è jì shēng mín
成语解释:社稷:古代帝王所祭的土神和谷神,代指国家。指国家与人民
成语出处:傅抱石《郑板桥集前言》:“何与于社稷生民之计,三百篇之旨哉?”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社稷生民
英文翻译:The country breeds the people
社:1.某些集体组织:诗社。报社。通讯社。合作社。集会结社。2.某些服务性单位:茶社。旅社。旅行社。3.古代把土神和祭土神的地方、日子和祭礼都叫社:春社。秋社。社日。社稷。4.姓。
稷:1.古代称一种粮食作物,有的书说是黍一类的作物,有的书说是谷子(粟)。2.古代以稷为百谷之长,因此帝王奉祀为谷神:社稷。3.姓。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民:1.人民:国泰民安。为民除害。2.指某种人:藏民。回民。农民。渔民。牧民。居民。侨民。3.民间的:民歌。民谣。4.非军人;非军事的:拥军爱民。民航。民用。5.姓。
“社稷生民”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其实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举个例子,某地政府推出了一项新的就业扶持政策,帮助失业人员重新找到工作。这时当地官员可能会说:“这项政策不仅是为了经济发展,更是为了社稷生民,让每个家庭都能安居乐业。”这里“社稷生民”既指向国家根基的稳固,也强调了百姓生活的保障。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把“社稷”和“生民”放在一起说?其实这恰恰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的治国智慧。就像一棵大树,社稷是枝干,生民是根系——没有强壮的根系,枝干再繁茂也会倾倒。去年某地遭遇洪灾时,政府优先转移受灾群众,调拨物资保障基本生活,这就是“保社稷必先安生民”的生动写照。
说到个人观点,我认为这个成语在今天有了新的内涵。比如互联网企业开发适老化应用,表面看是商业行为,实则暗合“社稷生民”的理念——当科技发展真正服务于不同群体需求时,就是在构建更稳固的社会根基。这种古今智慧的融合,恰恰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
或许你会疑惑:普通人和“社稷生民”有什么关系?其实每个人都是这个概念的参与者。社区志愿者组织垃圾分类宣传,老师用心培育下一代,甚至外卖小哥准时送达餐食,这些看似微小的行动,都在构筑社会运行的基石。就像溪流汇成江河,每个人的正向努力,最终都在为“社稷生民”添砖加瓦。
当我们在新闻里看到国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时,不妨这样理解:那些修到家门口的水泥路,建在乡镇的卫生所,本质上都是把“社稷生民”从典籍里搬到了田间地头。这种把宏大叙事转化为具体实践的过程,正是文明传承最动人的部分。未来的社会治理,或许会在科技赋能下,让这两个古老词汇焕发出更温暖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