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ēng
  • mí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ú dú shēng mín

成语解释:荼毒:毒害,残害。指残害人民

成语出处:唐·李华《吊古战场文》:“秦起长城,竟海为关,荼毒生民,万里朱殷。”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残害人民

繁体字形:荼毒生民

英文翻译:Live in tea poison

荼毒生民的意思

荼:1.古书上指一种苦菜。2.古书上指一种茅草的白花:如火如荼。

毒:[dú]1.有害的性质或有害的东西:毒气。毒性。毒饵。毒药。毒蛇。吸毒。贩毒。2.害,伤害:毒害。毒化。毒杀。莫予毒也(没有谁能危害我,即谁也不能把我怎么样)。3.凶狠,猛烈:毒辣。毒计。毒刑。狠毒。恶毒。4.恨,以为苦:令人愤毒。[dài]古同“”,玳瑁。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民:1.人民:国泰民安。为民除害。2.指某种人:藏民。回民。农民。渔民。牧民。居民。侨民。3.民间的:民歌。民谣。4.非军人;非军事的:拥军爱民。民航。民用。5.姓。

成语评论

荼毒生民”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它背后的含义其实特别直白。简单来说,就是形容某些行为或政策对普通百姓造成了严重的伤害。比如:“古代某些暴君横征暴敛,滥用民力,真可谓荼毒生民。”这里用“荼毒”比喻伤害像毒药一样蔓延,而“生民”就是老百姓——合起来就是“坑惨了普通人”。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用‘荼’和‘毒’这两个字?”其实“荼”是一种苦菜,古人用它象征苦难;“毒”就更直白了,直接指向危害性。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既生动又有画面感,就像说“苦难和毒害一起砸向无辜的人”。

举个例子:历史上某些朝代为了修建大型工程,强迫百姓服劳役,导致农田荒废、家破人亡。史书记载“苛政猛于虎,十年征战荼毒生民”,说的就是这种局面。这里不仅批评了政策本身,还点出了长期战争对普通人的摧残。

不过也有人提出疑问:“现代社会还有‘荼毒生民’的情况吗?”当然有,只是表现形式不同。比如某些地方为了短期经济利益放任污染企业,导致居民健康受损;或者金融诈骗集团通过虚假宣传骗取老人积蓄。这些行为虽然不像古代那样直接“挥刀杀人”,但同样在无声中侵蚀着普通人的生活。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它的警示意义。它提醒我们,无论是政策制定者还是普通人,都要警惕那些“看似合理却暗藏危害”的行为。比如现在有些网络平台利用算法过度收割用户注意力,虽然不违法,但长期来看是否也算一种“温和版”的荼毒?

再换个角度看,历史上每一次“荼毒生民”的背后,往往伴随着权力的失控或监督的缺失。比如明朝宦官专权时期,东厂特务横行民间,百姓敢怒不敢言。但反过来说,当社会建立起有效的制衡机制时,这种现象就会大大减少——这或许能给我们今天的管理模式带来启发。

最后想说的是,语言是活的,成语的意义也会随时代演变。与其纠结“荼毒生民”的字面意思,不如抓住它的核心:任何让普通人承担不合理代价的行为,都值得被警惕和反思。毕竟,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恰恰体现在它如何对待最弱势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