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è
  • zhī
  • ché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è jì zhī chén

成语解释:社稷:古代帝王所祭的土神和谷神,代指国家。春秋时对作大国附庸的小国的称谓。指身负国家重任的大臣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季氏》:“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社稷之臣

英文翻译:Minister of state

社稷之臣的意思

社:1.某些集体组织:诗社。报社。通讯社。合作社。集会结社。2.某些服务性单位:茶社。旅社。旅行社。3.古代把土神和祭土神的地方、日子和祭礼都叫社:春社。秋社。社日。社稷。4.姓。

稷:1.古代称一种粮食作物,有的书说是黍一类的作物,有的书说是谷子(粟)。2.古代以稷为百谷之长,因此帝王奉祀为谷神:社稷。3.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臣:1.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也包括百姓:忠臣。君臣。2.官吏对皇帝上书或说话时的自称。3.姓。

成语评论

"社稷之臣"这个成语,你听说过吗?它字面意思是"守护国家土地和粮食的臣子",但实际指的是那些对国家命运至关重要的核心人物。比如历史课本里提到的诸葛亮,就是典型的社稷之臣——刘备曾托孤时说过:"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充分展现了社稷之臣的特殊地位。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和普通的好官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责任范围的不同。明朝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改革时,既要处理财政又要整顿吏治,这种涉及国家根基的工作,才配得上"社稷之臣"的称号。就像现在既要懂技术又要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带领团队突破瓶颈。

现代职场中还能用这个成语吗?当然可以。某科技公司研发总监带领团队突破芯片技术封锁,董事长在年会上说:"老李就是我们公司的社稷之臣。"这种用法既保留成语的庄重感,又赋予新时代内涵。不过要注意使用场合,夸实习生时用这个词就显得用力过猛了。

有个有趣的对比:战国时期廉颇和蔺相如都算赵国重臣,但真正被称为社稷之臣的,往往是那些在危难时刻能稳住大局的人。就像疫情期间,既能协调物资供应又能安抚民心的干部,老百姓会发自内心地觉得他们是"定海神针"。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的现代价值在于提醒我们:真正的核心人物不仅要专业过硬,更要具备全局视野。就像下围棋,既要守得住角地(社稷),又要做得出大势(臣谋)。那些能在行业变革期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的人,或许就是当代的社稷之臣

最后留个思考题: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什么样的新型人才可能成为未来的"社稷之臣"?是精通算法伦理的哲学家?还是能平衡创新与风险的监管者?这个成语的生命力,恰恰在于它总能找到新的时代注解。

社稷之臣的造句

  1. 造句 夫社稷之臣,能立社稷,别上下之义,使当其理;制百官之序,使得其宜;作为辞令,可分布于四方。
  2. 造句 为社稷之臣,不能匡君救主,空生天地间耳!罗贯中 
  3. 造句 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也。
  4. 造句 召为主薄督蔚,朝廷夸他是社稷之臣。
  5. 造句 子仪尽心于国家,真正是社稷之臣。
  6. 造句 夫谋而鲜过,诲人不倦者,叔向能如此,叔向乃社稷之臣也。
  7. 造句 后得曹操,以为社稷之臣;不意专国弄权,擅作威福。
  8. 造句 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
  9. 造句 欧阳修称其‘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
  10. 造句 上大将军陆逊、太常潘浚,忧深责重,志在竭诚,夙夜兢兢,寝食不宁,念欲安国利民,建久长之计,可谓心膂股肱,社稷之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