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én yáo hún dàng
成语解释:摇:摇动;荡:飘荡。心神恍惚,难以把握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9回:“喜得公孙乾和异人目乱心迷,神摇魂荡,口中赞叹不已。”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状态等
繁体字形:神摇魂蕩
英文翻译:God shakes the soul
神:1.宗教指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统治者,迷信的人指神仙或能力、德行高超的人物死后的精灵:神位。财神。无神论。多神教。2.神话中的人物,有超人的能力:料事如神。用兵如神。3.特别高超或出奇,令人惊异的;神妙:神速。神效。这事真是越说越神了。4.精神;精力:凝神。费神。聚精会神。双目炯炯有神。5.神气:神色。神情。瞧他那个神儿,准是有什么心事。6.聪明;机灵:瞧!这孩子真神。7.姓。
摇:摇摆;使物体来回地动:动摇。摇晃。摇手。摇铃。摇橹。摇头晃脑。
魂:1.指精神或情绪:梦魂萦绕。神魂颠倒。2.特指崇高的精神:国魂。民族魂。3.泛指事物的人格化精神:花魂。诗魂。
荡:1.摇动;摆动:动荡。飘荡。荡桨。荡秋千。2.无事走来走去;闲逛:游荡。闲荡。3.洗:冲荡。涤荡。4.全部搞光;清除:扫荡。倾家荡产。5.广阔;平坦:浩荡。坦荡。6.姓。7.放纵,行为不检点:放荡。浪荡。淫荡。8.浅水湖:黄天荡。芦花荡。9.同“凼”。
“神摇魂荡”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玄乎,说白了就是形容人的心神被强烈震撼,情绪跟着剧烈波动的样子。比如站在黄果树瀑布前,水雾扑面、轰鸣震耳,那一瞬间仿佛连呼吸都被夺走了——这就是典型的“神摇魂魂荡”体验。这时候可能会有人问:“为什么非要用这么夸张的成语?”其实生活中总有些超出日常认知的场景,用普通词汇还真表达不出那种五感全开的冲击力。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第一次看全息投影演唱会,虚拟歌手突然从舞台跃到观众席上方,全场尖叫声中有人下意识伸手去够,结果摸了个空。这种虚实交错的震撼,让观众既兴奋又恍惚,可不就是“神摇魂荡”的生动写照?这里藏着个有意思的问题:现代技术会不会让这个成语的使用场景变多?我个人觉得恰恰相反——当特效变得司空见惯,人们反而更需要这类成语来提醒自己保持对世界的敏锐感知。
再比如听老人讲家族往事,说到曾祖父当年带着全村人躲过山洪的故事。当听到他独自站在决堤口用身体堵裂缝的情节,后辈们屏息凝神,连窗外的蝉鸣都突然安静下来。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比任何特效都更能引发“神摇魂荡”的感受。这时候有人可能会困惑:“这成语只能用在宏大场景里吗?”其实不然,去年邻居家小孩把攒了三年的零花钱捐给流浪动物中心时,在场大人那种混合着惊讶、感动和自愧不如的表情,同样配得上这个词。
说到这儿想起个有趣现象:古人用“神摇魂荡”多形容山水奇观或美人姿容,现在却被我们用来看科幻电影、听摇滚现场甚至刷短视频。这倒让我想到,成语就像个容器,不同时代往里装的新酒,反而让老词焕发新生机。下次当你遇到直击心灵的瞬间,别急着拍照发朋友圈,先闭上眼睛体会下那种“神魂晃荡”的微妙震颤——说不定能收获比点赞更有价值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