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uàn
  • shén
  • yá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ù xuàn shén yáo

成语解释: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成语出处:明·郭勋《英烈传》第40回:“今来宝刹,得睹人间未见之珍,天下罕有之物,令人目眩神摇,不知身在何世。”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等

繁体字形:目眩神摇

英文翻译:dazzled

目眩神摇的意思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眩:1.眼睛花:头晕目眩。2.迷乱:眩惑(眼花缭乱,迷惑不解)。

神:1.宗教指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统治者,迷信的人指神仙或能力、德行高超的人物死后的精灵:神位。财神。无神论。多神教。2.神话中的人物,有超人的能力:料事如神。用兵如神。3.特别高超或出奇,令人惊异的;神妙:神速。神效。这事真是越说越神了。4.精神;精力:凝神。费神。聚精会神。双目炯炯有神。5.神气:神色。神情。瞧他那个神儿,准是有什么心事。6.聪明;机灵:瞧!这孩子真神。7.姓。

摇:摇摆;使物体来回地动:动摇。摇晃。摇手。摇铃。摇橹。摇头晃脑。

成语评论

说起"目眩神摇"这个成语,你会联想到什么场景?是站在高楼上俯瞰城市夜景时的震撼,还是第一次见到极光时那种难以言表的激动?这个由"目眩"和"神摇"组成的四字成语,就像给眼睛和心灵同时施了魔法。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张第一次去迪士尼乐园,当夜间灯光秀点亮整个城堡时,他站在原地足足三分钟说不出话——这可不就是典型的"目眩神摇"吗?既描绘了视觉上的震撼(目眩),又刻画出心理上的震荡(神摇),比单纯说"太美了"要有画面感得多。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用在看美景的时候吗?其实不然。去年科技展上,当全息投影技术首次公开展示时,现场观众盯着在空中旋转的3D地球模型,那种既惊叹又困惑的复杂感受,用"目眩神摇"来形容就特别贴切。这说明这个成语不仅适用于自然景观,也能描述前沿科技带来的冲击感。

我有个有趣的观察: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反而更容易体验到"目眩神摇"。想想看短视频平台上那些15秒的视觉轰炸,或是游戏里精心设计的特效场景,都在刻意制造这种既眩晕又上瘾的感官体验。不过这种人造的"目眩神摇",和站在黄果树瀑布前感受到的自然震撼,终究是两种不同的滋味。

再举个反常识的例子:过度使用这个成语会削弱它的表现力。就像给每张风景照都加滤镜,最终反而失去真实感。真正让人目眩神摇的时刻,应该是那些打破日常认知框架的独特体验,比如在潜水时突然遇见发光的水母群,或是仰望千年古树的庞然树冠。

有个常见误解需要澄清:目眩神摇不等于简单的眼花缭乱。前者强调视觉冲击引发的心灵震颤,后者更多是生理性的视觉疲劳。就像对比VR游戏带来的沉浸式体验(目眩神摇)和盯着快速切换的广告屏产生的晕眩感(眼花缭乱),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体验层次。

当代生活中,我们既需要保护自己不被过度的"目眩神摇"消耗注意力,也要保持对真正美好事物的感知力。下次当你遇到令人屏息的场景时,不妨在心里默念这个成语,它就像个神奇的语言滤镜,能帮你把转瞬即逝的震撼转化为可以反复品味的文字记忆。

目眩神摇的造句

  1. 造句 许多电影里令人目眩神摇的声光效果,全赖日新月异的电脑特效协助。
  2. 造句 突然之间成了名人让他目眩神摇,不过Lechner先生说这一切并不容易.
  3. 造句 陆宽目眩神摇,失声叫道:“许前辈!你……”。
  4. 造句 一系列动作有电光火石,看得两军目眩神摇,惊心动魄。
  5. 造句 那是极至的美丽,令人目眩神摇,不由自主地慨叹,世间怎么会有如此美丽的女子,绽放出如此瑰丽灿烂的光芒。
  6. 造句 医生瞪着怪小子,一时间目眩神摇。
  7. 造句 阿飞只觉得目眩神摇,就见史义一纵两米高,横跨五米远,瞬间就到了对方的眼前。
  8. 造句 辛然单手持旗,迎风一抖,大旗于秋风中猎猎飘舞,旗面上的火焰在日光下鲜红欲滴,令人目眩神摇。
  9. 造句 看上去好似是一颗流星自天空坠落,后面还拖着长长的慧尾,七彩绚丽,令人目眩神摇。
  10. 造句 垂着头看向长裙下露出的那截修长纤细的双腿,白皙如玉的肌肤在屋里的灯光下竟然微微反射出一抹抹的洁白光晕,令人目眩神摇难以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