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ī hún dàng pò
成语解释:形容心意烦乱,精神恍惚。
成语出处:《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严蕊]乃是个绝色的女子。一应琴、棋、书、画、歌舞、管弦之类,无所不通……所以人见了的,没一个不失魂荡魄在他身上。”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
繁体字形:失魂蕩魄
英文翻译:driven to distraction
失:1.丢掉:遗失。丧失。2.找不着:迷失路径。3.违背:失信。失约。4.没有把握住:失手。失足。5.没有达到目的:失意。失望。6.改变常态:失色。失神。7.错误:过失。千虑一失。
魂:1.指精神或情绪:梦魂萦绕。神魂颠倒。2.特指崇高的精神:国魂。民族魂。3.泛指事物的人格化精神:花魂。诗魂。
荡:1.摇动;摆动:动荡。飘荡。荡桨。荡秋千。2.无事走来走去;闲逛:游荡。闲荡。3.洗:冲荡。涤荡。4.全部搞光;清除:扫荡。倾家荡产。5.广阔;平坦:浩荡。坦荡。6.姓。7.放纵,行为不检点:放荡。浪荡。淫荡。8.浅水湖:黄天荡。芦花荡。9.同“凼”。
魄:1.迷信的人指依附于人的身体而存在的精神:魂魄。2.魄力或精力:气魄。体魄。
“失魂荡魄”这个成语,形容人受到极大震撼或惊吓后,精神恍惚的状态。比如:“车祸发生时,他眼睁睁看着车辆擦身而过,瞬间吓得失魂荡魄,半天说不出话来。”这种场景下,人的反应像被抽走了灵魂,只剩躯壳僵在原地。
有人可能会问:**“失魂荡魄”只能用在负面事件中吗?** 其实不然。比如一位登山者第一次站在雪山之巅,面对壮阔云海,也可能“失魂荡魄”——这里的“失”和“荡”更多是表达被自然之美震慑的忘我状态。成语的用法取决于语境,而非单纯的情绪色彩。
再举个例子:长期加班的人突然停下工作,反而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仿佛“失魂荡魄”。这种现象背后,其实是习惯性忙碌导致的心理依赖被打破。**为什么人会因为“太习惯”某件事而失去自我?** 我的观点是,当行为模式固化后,突然抽离会触发潜意识的不安,就像机器断电后仍有余震。
有趣的是,“失魂荡魄”在文学作品中常被用来制造反差。比如《红楼梦》里黛玉葬花时,旁人看来是“失魂落魄”,对她而言却是与自然共鸣的深情流露。**成语的深层价值是否在于引发共鸣?** 我认为是的——它像一面镜子,既照见人的脆弱,也映出情感的复杂性。
最后分享个生活观察:现代人刷手机到深夜,关屏后盯着黑暗的天花板,那种空虚感算不算“失魂荡魄”?或许科技带来的信息过载,正让我们的精神在刺激与麻木间反复横跳。这时候放下设备,泡杯热茶静静发呆,说不定能把“荡”出去的魂魄慢慢收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