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ò jié xìn shēn
成语解释:衅:事端。祸患和事故接连不断,灾难深重
成语出处:《晋书·东海王越传》:“州郡携贰,上下崩离,祸结衅深,遂忧惧成疾。”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禍結衅深
英文翻译:Trouble makes trouble
祸:1.灾难;不幸的事或情况。与“福”相对:灾祸。闯祸。2.损害:祸国殃民。
结:[jié]1.在条状物上打疙瘩或用这种方式制成物品:结绳。结网。结彩。2.条状物打成的疙瘩:打结。活结。死结。蝴蝶结。3.发生某种关系;结合:结仇。结社。结为夫妻。4.凝聚;凝结:结晶。湖面结了一层冰。5.结束;了结:结账。归根结底。你不理他不就结了吗?6.旧时保证负责的字据:保结。具结。7.姓。[jiē]长出(果实或种子):树上结了不少苹果。这种花结子儿不结?。园地里的南瓜、豆荚结得又大又多。
衅:1.嫌隙;争端:寻衅。挑衅。2.古代用牲畜的血涂器物的缝隙:衅钟。衅鼓。
深:1.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跟“浅”相对,2.—3.同):深耕。深山。这院子很深。4.深度:这里的河水只有三尺深。这间屋子宽一丈,深一丈四。5.深奥:由浅入深。这本书很深,初学的人不容易看懂。6.深刻;深入:深谈。影响很深。7.(感情)厚;(关系)密切:深情。两人的关系很深。8.(颜色)浓:深红。深绿。颜色太深。9.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深秋。夜已经很深了。10.很;十分:深知。深信。深恐。深表同情。深有此感。11.姓。
“祸结衅深”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复杂,但拆开来看就明白了。“祸”是灾祸,“结”是缠在一起,“衅”是矛盾,“深”是积累得久——连起来就是“灾祸和矛盾纠缠在一起,积累得很深”。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比如一个家庭长期存在沟通问题,父母和孩子互相不理解,小事积压成怨气,最后因为一次争吵彻底爆发,这就是典型的“祸结衅深”。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问题会发展到这个地步?”其实关键在“积累”二字。就像漏水的水管,如果总不修理,最终会把整个房子泡烂。比如公司里两个部门长期互相推诿,领导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直到项目彻底失败才后悔没早介入——这时候大家才会感叹:“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
不过问题来了:既然知道积重难返,为什么人们还总重复这样的错误?观察发现,很多人在面对小矛盾时总抱有侥幸心理,觉得“忍忍就过去了”。但就像滚雪球效应,小雪球从山顶滚下来时还能一脚踢开,等它变成大雪球再想阻止就难了。我有个朋友曾因为邻居在楼道堆杂物的小事没及时沟通,后来演变成两家大打出手,这就是没处理好“衅”(矛盾)导致“祸”(冲突)的鲜活案例。
换个角度看历史故事更能理解这个成语。明朝末年的党争就是个典型案例:东林党和阉党的矛盾持续数十年,朝廷精力全耗在内斗上,等到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再怎么后悔也来不及了。这告诉我们:当组织内部出现明显裂痕时,及时修补比假装太平更重要。
在我看来,“祸结衅深”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的隐蔽性。就像温水煮青蛙,等到发现水温烫人时已经跳不出去了。但乐观地想,这个成语也在提醒我们:日常的小摩擦就像身体发出的疼痛信号,及时处理才能避免大病。下次遇到同事误会或家人争执时,或许可以试试主动说句“我们聊聊”——说不定就能解开那个还没打紧的死结。
说到最后,可能有人觉得成语离现代生活很远。但仔细想想,那些纠缠多年的商业纠纷、反目成仇的合作伙伴,甚至是国际间的贸易战,哪个不是“祸结衅深”的现实版?区别只在于,有人选择在雪崩前离开,有人却固执地站在山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