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ī suì lěi yuè
成语解释:指经过的时间长。同“积年累月”。
成语出处:明 张居正《答总统凌洋山言边地种树设险书》:“昔谢病山居,手植榆柳,今已郁然参天。若以官法为之,积岁累月,竟成虚谬矣。”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状语、分句;指经过的时间长久
繁体字形:积歲纍月
英文翻译:for months and years
积:1.积累;聚集:积少成多。日积月累。积土成山。院子里积了不少水。2.长时间积累下来的:积习。积弊。3.中医指儿童消化不良的病:食积。奶积。捏积。这个孩子有积了。4.乘积的简称。
岁:1.年:岁月。岁首。岁末。岁暮。辞旧岁,迎新年。2.表示年龄的单位:孩子满了三岁了。这匹马是六岁口。3.指时间:岁不我与(时间不等待我们)。4.年成:歉岁。丰岁。5.姓。
累:[lèi]1.疲乏,过劳:劳累。累乏。2.使疲劳:病刚好,别再累着。[lěi]1.连续,重叠,堆积:累计。累日。累积。累累。日积月累。连篇累牍。2.照原数目多少而递增:累进税。3.连及,连带:累及。牵累。拖累。[léi]1.〔累累〕a.连续成串,如“果实累累”;b.颓丧的样子,如“累累若丧家之犬”。2.〔累赘〕a.多余,不简洁,如“文字累赘”;b.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烦的事物,如“负重登高,不胜累赘”(“赘”均读轻声)。
月:1.月球;月亮:月食。月光。赏月。2.计时的单位,公历1年分为12个月。3.每月的:月刊。月产量。4.形状像月亮的;圆的:月琴。月饼。5.姓。
“积岁累月”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拆开看其实很简单:时间堆叠起来的成果。比如一位老木匠,用五年时间雕刻出一座镂空木塔,别人夸他手艺精湛,他却摆摆手说:“哪儿有什么天赋,不过是每天磨两小时刻刀,积岁累月才成了点样子。”你看,这成语最擅长把“漫长的坚持”包装成“理所当然的成功”。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日积月累”有什么区别?举个具体场景就明白了。小王每天背10个单词,三年后考过英语六级,这叫日积月累;而老张二十年如一日记录本地天气数据,最终预测出区域气候规律,这才配得上“积岁累月”的分量感。前者像存零钱罐,后者更像在造一座天文台。
现代人总爱说“速成”,其实很多领域根本绕不开时间沉淀。去年我拜访过景德镇的青花瓷匠人,他们的工作台上永远摆着三个时期的作品:刚入行时的歪扭花瓶,十年后的规整茶具,二十年后的冰裂纹大缸。老师傅敲着瓷片说:“泥巴记得住你每道指纹的温度,急火快烧的玩意儿,声音都是哑的。”
有个有趣现象:为什么越需要创意的行业,越强调积累?作曲家采风三年写出的交响乐,和旅游三天写的抖音神曲,听众的耳朵最诚实。就像作家阿城说的:“你以为的灵光乍现,不过是记忆库里早就存好的零件,在某个月夜突然组装成功了。”这种厚积薄发的惊喜,可能比直白的努力更动人。
最近看到个科技报道很有意思。某AI团队用七十年间的气象数据训练模型,终于能提前三个月预测台风路径。项目负责人却说:“这不是算法的胜利,是三代气象观测员在狂风暴雨里守出来的胜利。”你看,连最前沿的技术突破,依然需要人类用笨办法铺垫基底。或许这就是“积岁累月”的现代诠释:把时光熬成钥匙,打开未来之门的还是那双布满老茧的手。
下次看到令人惊叹的成就,不妨先别急着羡慕。那些藏在岁月褶皱里的故事,可能比结果本身更有味道。就像老家门前那棵三人合抱的香樟树,小时候总觉得它天生就该那么高大,直到某天发现树根处刻着祖父年轻时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