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áng nián lěi yuè
成语解释:长年累月,形容经过的时间很长
成语出处: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一章:“福建内地常年累月闹着兵祸、官灾、绑票、械斗。”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状语、定语;形容时间长久
繁体字形:常年纍月
英文翻译:years of
常:1.一般;普通;平常:常人。常识。常态。2.不变的;固定的:常数。冬夏常青。3.时常;常常:常来常往。我们常见面。4.指伦常:三纲五常。5.姓。
年:1.时间的单位,公历1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平年365日,闰年366日,每4年有1个闰年:今年。去年。2.用于计算年数:三年五载。在广州住了两年。3.每年的:年会。年鉴。年产量。4.岁数:年纪。年龄。忘年交。益寿延年。5.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童年。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6.时期;时代:近年。明朝末年。7.一年中庄稼的收成:年成。年景。丰年。歉年。8.年节:新年。过年。给大家拜年。9.有关年节的(用品):年糕。年货。年画。10.姓。
累:[lèi]1.疲乏,过劳:劳累。累乏。2.使疲劳:病刚好,别再累着。[lěi]1.连续,重叠,堆积:累计。累日。累积。累累。日积月累。连篇累牍。2.照原数目多少而递增:累进税。3.连及,连带:累及。牵累。拖累。[léi]1.〔累累〕a.连续成串,如“果实累累”;b.颓丧的样子,如“累累若丧家之犬”。2.〔累赘〕a.多余,不简洁,如“文字累赘”;b.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烦的事物,如“负重登高,不胜累赘”(“赘”均读轻声)。
月:1.月球;月亮:月食。月光。赏月。2.计时的单位,公历1年分为12个月。3.每月的:月刊。月产量。4.形状像月亮的;圆的:月琴。月饼。5.姓。
哎哟,说到“常年累月”这成语,咱得先整明白它到底啥意思对吧?说白了,就是说一件事儿干得特别久,久到连时间都好像被磨出包浆了。比如:“老王常年累月守在村口那棵老槐树下,愣是把过路人的故事听成了自己的回忆。”你品,你细品,是不是画面感立马就有了?
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了:“那这成语和‘日积月累’有啥区别啊?”好问题!打个比方吧,“常年累月”更强调时间跨度长,像马拉松似的;而“日积月累”呢,重点在每天攒一点,像往存钱罐里塞钢镚儿。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她常年累月熬夜写代码,发际线都快赶上爱因斯坦了”——这里要是换成“日积月累”,味道可就差远喽。
要说这成语用得最妙的地方,还得数那些需要“熬年头”的行当。你看考古队的张教授,常年累月蹲在黄土高坡上,别人以为他在吃沙子,实际上人家在跟两千年前的陶片唠嗑呢。这种坚持,没点信念感还真扛不住。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这快节奏社会,啥都讲究个效率。前两天我邻居小李还抱怨:“现在谁还信常年累月这套啊?短视频15秒就能火!”要我说吧,有些事儿还真急不得。就像酿酒,你非要拿高压锅速成,那出来的能叫陈年老窖吗?
最后插句大实话:用“常年累月”造句时,千万别光盯着时间长短。关键得带出那种“岁月沉淀出的厚重感”,就像老茶客泡的功夫茶,第一口苦,第二口涩,第三口才能咂摸出回甘。记住了啊,下次写作文保准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