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ēng
  • jīn
  • yuē
  • liǎ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chēng jīn yuē liǎng

成语解释:称:衡量轻重。计算轻重分量。比喻权衡轻重得失

成语出处: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13回:“申耀宗也没睡着,他肚子里大大小小几杆秤,正在称斤约两的活动呢。”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抉择

繁体字形:稱斤約兩

英文翻译:Weighing about two Jin

称斤约两的意思

称:[chēng]1.叫;叫做:自称。他足智多谋,人称智多星。队员都亲切地称他为老队长。2.名称:简称。俗称。3.说:称快。称便。连声称好。4.赞扬:称叹。称赏。称许。5.姓。6.测定重量:把这袋米称一称。7.举:称觞祝寿。[chèn]适合;相当:称体。称心。对称。匀称。[chèng]同“”。

斤:1.市制质量单位。10两为1斤,100斤为1担。1斤原为16两,后改为10两,合500克。2.古时砍伐树木的工具。

约:[yuē]1.提出或商量(须要共同遵守的事):预约。约定。约期。约好五点钟见面。2.邀请:特约。约请。约他来。3.约定的事;共同订立、须要共同遵守的条文:践约。条约。和约。有约在先。4.限制使不越出范围;拘束:约束。制约。5.俭省:节约。俭约。6.简单;简要:由博返约。7.大概:大约。约计。约数。年约十七八。约有五十人。8.约分:5/10可以约成1/2。[yāo]用秤称:约一斤肉。约一约有多重。

两:1.“两”和“二”用法不全同。读数目字只用“二”不用“两”,如“一、二、三、四”。小数和分数只用“二”不用“两”,如“零点二(0.2),三分之二”。序数也只用“二”,如“第二、二哥”。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一般都可用,用“二”为多(“二两”不能说“两两”)。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两”,如“两吨、两公里”。在多位数中,百、十、个位用“二”不用“两”,如“二百二十二”。“千、万、亿”的前面,“两”和“二”一般都可用,但如“三万二千”、“两亿二千万”,“千”在“万、亿”后,以用“二”为常。2.双方:两便。两可。两全其美。两相情愿。3.表示不定的数目,和“几”差不多:过两天再说。他真有两下子。我跟你说两句话。4.姓。5.质量或重量单位,10钱等于1两,旧制16两等于1斤,1两合31.25克;后改为10市两等于1市斤,1两合50克。

成语评论

哎,你听说过“称斤约两”这成语不?说白了,就是形容人做事特别计较细节,一分一毫都要算清楚。比如菜市场的大妈买菜,非得让老板抹个零头,还得搭根葱——这场景,活脱脱就是“称斤约两”的写照。

那问题来了,为啥有人会这么“称斤约两”呢?其实啊,有时候是环境逼的。比如说,小本生意人进货时,成本压得紧,可不就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你品,你细品,这种“抠门”背后啊,可能藏着生存压力,倒不是真的小气。

再举个栗子!朋友聚餐AA制,有人非要把每人喝的饮料钱单独算,连冰块化了的水费都要平摊。这时候啊,大伙儿心里难免嘀咕:“这也太较真了吧!”不过话又说回来,称斤约两”一定是坏事吗?未必!比如科研实验里,数据差个小数点都能翻天覆地,这时候的“斤斤计较”反而成了专业精神的体现。

不过啊,咱得拎得清场合。隔壁老王修个自行车,螺丝拧几圈都要拿游标卡尺量——您说这是工匠精神还是强迫症?要我说,生活嘛,该精细时精细,该糊涂时也得装装傻。就像炒菜放盐,拿捏个大概齐反而更香,对吧?

说到这儿想起个趣事儿。去年公司搞团建,行政小姐姐订盒饭非要精确到每人3.2块鸡米花,结果配送员当场崩溃。你看,过分“称斤约两”反而闹笑话。所以说啊,这成语就像辣椒面,撒一点提味,倒半瓶可就得呛嗓子眼了。

最后唠叨一句,老祖宗留下这成语可不是让咱钻牛角尖。精明不等于计较,细致不等于琐碎。把握好那个度,就像骑自行车——太松了会摔,太紧了累垮,晃晃悠悠中找到平衡,那才是真本事!

"称斤约两"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