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óng
  • sh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ióng bù shī yì

成语解释:义:礼义。虽然穷困,但不失礼义。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上》:“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人有骨气

繁体字形:窮不失義

英文翻译:poor yet not losing one's righteousness

穷不失义的意思

穷:1.生活贫困,缺少钱财(跟“富”相对):贫穷。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2.穷尽:无穷无尽。理屈辞穷。日暮途穷。3.用尽;费尽:穷兵黩武。穷目远望。4.彻底(追究):穷究。穷追猛打。5.极为:穷凶极恶。穷奢极侈。6.表示在财力、能力方面不够条件却还勉强去做或本来不应该这样做却还要这样做:穷讲究。穷折腾。穷开心。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失:1.丢掉:遗失。丧失。2.找不着:迷失路径。3.违背:失信。失约。4.没有把握住:失手。失足。5.没有达到目的:失意。失望。6.改变常态:失色。失神。7.错误:过失。千虑一失。

义:1.公正合宜的道理;正义:道义。大义灭亲。义不容辞。2.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演。3.情谊:情义。忘恩负义。4.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义父。义女。5.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6.姓。7.意义;道理:字义。定义。微言大义。

成语评论

"穷不失义"这四个字听起来文绉绉的,但放到现实生活里其实特别实在。比如街角修鞋的老张,每次有顾客多给了钱,他总会举着钞票追出店门;再比如刚毕业的小王宁可住合租房,也不愿在报销单上虚报金额。这些看似平常的选择,正是"穷也要有骨气"的生动写照。

为什么说贫穷不该成为失德的借口?有位菜场摆摊的大姐给了我启发。她每天凌晨三点进货,摊位费都快交不起了,可当有人把装着现金的包落在菜筐里时,她硬是在寒风里守了两个小时等失主。"钱重要,但晚上睡不着觉更重要",这句话比任何道德说教都有分量。

在写字楼里也能看到这样的坚持。做行政的小李发现部门采购有猫腻,每月五千的工资和揭发后可能失业的风险之间,她选了后者。结果不但保住了工作,反而因为正直被调任重要岗位。这让我想起古人说的"君子固穷",原来守住底线真的能带来转机。

现代社会物质诱惑这么多,守义气会不会吃亏?我倒觉得这是个智慧选择题。隔壁开面馆的老赵,坚持用新鲜筒骨熬汤,成本比别家高30%。开始生意冷清,可半年后口碑传开,现在每天午市都得排队。这印证了《论语》里的道理——"义者,利之本也",真诚待客反而成了核心竞争力。

有次跟当老师的同学聊天,他说班上有个特困生,宁愿每天多走四公里也不坐同学偷偷塞给他的公交卡。这种骨气不是傻,而是明白有些东西比眼前利益珍贵。就像山崖上的松树,越是环境艰难,根系反而抓得更牢。

其实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个时刻面临"穷"与"义"的抉择。快递小哥发现包裹里掉出金项链,公司职员掌握着可以牟利的商业机密,这时候的选择就像试金石。我始终相信,那些在困顿时依然选择光明的人,终会等到属于他们的清晨——毕竟黑夜再长,太阳总会升起。

穷不失义的造句

  1. 造句 为官者司其职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2. 造句 有网友评价说,中国古代有一种人,叫做“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无恒产而有恒心。
  3. 造句 正因为如此,所以孟子主张,“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4. 造句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少了这,再周密的制度设计也可能被某些顽固的“不理解者”唱空。
  5. 造句 这里的“独善其身”就是“穷不失义”。
  6. 造句 做人就要路不拾遗、不昧拾金、穷不失义。
  7. 造句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的士的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完全的体现。
  8. 造句 因此,孟子更强调个人的立志和坚持,强调君子必须“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9. 造句 记者看到,屠孝天亲自设计的食品包装袋图案上,清晰地印着“穷不失义,拼搏图强”八个醒目的大字。
  10. 造句 资本的天性是冒险逐利,对企业来说,“达不离道”易,“穷不失义”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