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shī háo lí
成语解释:失:差。毫厘:很小的重量或长度的单位。不差一毫一厘米。
成语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儒效》:“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豪(毫)厘。”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十分精确
繁体字形:不失毫釐
英文翻译:be perfectly accurate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失:1.丢掉:遗失。丧失。2.找不着:迷失路径。3.违背:失信。失约。4.没有把握住:失手。失足。5.没有达到目的:失意。失望。6.改变常态:失色。失神。7.错误:过失。千虑一失。
毫:1.细长而尖的毛:狼毫笔。羊毫笔。2.指毛笔:挥毫。3.秤或戥子上用手提的绳:头毫。二毫。4.一点儿(只用于否定式):毫不足怪。毫无头绪。5.(某些计量单位的)千分之一:毫米。毫升。毫克。6.计量单位名称。a)长度,10丝等于1毫,10毫等于1厘。b)质量或重量,10丝等于1毫,10毫等于1厘。7.货币单位,即角。
厘:1.(某些计量单位的)百分之一:厘米。厘升。2.计量单位名称。a)长度,10毫等于1厘,10厘等于1分。b)质量或重量,10毫等于1厘,10厘等于1分。c)地积,10厘等于1分。3.利率,年利率1厘是每年百分之一,月利率1厘是每月千分之一。4.整理;治理:厘定。“釐”
哎,你听说过“不失毫厘”这个成语吗?说白了就是要求做事特别精准,差一丁点儿都不行。比如有位工程师调试精密仪器时说:“这机器零件得装得不失毫厘,哪怕0.1毫米误差都会影响整条生产线。”你看,这种场景下要是马虎了,后果可就跟多米诺骨牌似的连环出问题。
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了:“精准到这个程度有必要吗?”嘿,您还别说!就拿航天发射来说,燃料配比要是差个小数点,火箭可能就直接偏离轨道了。去年某次卫星发射前,技术员反复核对了三遍数据,最后还真在燃料参数里逮着个0.005的误差,你说这算不算“不失毫厘”救了场子?
不过话又说回来,普通人生活中需要这么较真吗?我倒觉得得分场合。就像我表姐做手工巧克力,模具温度差两度就会影响脱模效果,这时候她总念叨:“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啊!”但要是换个场景,比如朋友聚会切西瓜,差个半厘米谁会计较呢?所以说关键要看事情的重要性。
有次我亲眼见过建筑工地的测量员,举着水平仪一站就是俩小时。问他为啥这么较劲,他擦着汗说:“楼体倾斜度要是差个半度,二十年后可能就是栋比萨斜塔。”这话让我突然明白,很多行业的专业精神,其实就藏在这些“不失毫厘”的坚持里。
说到底,这个成语教咱们的不只是精准本身,更是对待重要事情的态度。就像老话说的“细节决定成败”,只要找准关键环节下功夫,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不过也别钻牛角尖啊,该较真时不含糊,该放松时别紧绷,这才是真正的生活智慧嘛!